《清明前二日偕逸云游西山八大处》

时间: 2025-01-11 15:00:41

骀荡春光作意招,偷闲结侣兴偏饶。

高峰倍觉松风劲,断壁容窥杏蕊娇。

塔映灵光安佛骨,花开香界涤尘嚣。

听泉池上观鱼乐,还有山禽破寂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骀荡春光作意招,
偷闲结侣兴偏饶。
高峰倍觉松风劲,
断壁容窥杏蕊娇。
塔映灵光安佛骨,
花开香界涤尘嚣。
听泉池上观鱼乐,
还有山禽破寂寥。

白话文翻译:

春光明媚,令人陶醉,
我偷得一闲,邀友游玩,趣味更浓。
在高峰之上,更能感受到松风的劲爽,
从断壁上可以窥见娇嫩的杏花。
塔影映照着灵光,安慰着佛骨,
花儿盛开,香气四溢,洗净了尘世的喧嚣。
在泉水边欣赏鱼儿的悠闲,
还有山中的鸟儿打破了宁静的寂寥。

注释:

  • 骀荡:意为放荡不羁,形容春光的迷人。
  • 偷闲:指偷得一段休闲时光。
  • 松风劲:松树间的风声,象征清新与自由。
  • 断壁容窥:意为从断墙的缝隙中可以看到。
  • 灵光:指佛教中的神圣光辉。
  • 香界:花香的世界,象征纯净和美好。
  • 涤尘嚣:清洗世俗的喧嚣。
  • 山禽:山中的鸟,象征自然的灵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纬明(生卒年不详)是近代的一位诗人,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富有情感,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明前夕,正值春天的时节,诗人和友人结伴游玩,借此时机抒发对春光的赞美与对自然的热爱,正体现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语言上清新自然,意象丰富,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欢愉。开篇以“骀荡春光作意招”引入,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春日场景。诗人用“偷闲”二字,传达了他在忙碌生活中寻求片刻宁静的心情,这种宁静不仅是身体的放松,更是心灵的归宿。

接下来的描写中,通过高峰、松风、杏花等意象,诗人描绘了山间的自然景观,传达出一种清新、自由的气息。尤其是“塔映灵光安佛骨”一句,既体现了自然与宗教的结合,又充满了哲理的思考,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

在最后两句,诗人以“听泉池上观鱼乐,还有山禽破寂寥”收束,展现了他在自然中获得的快乐与满足,山中的鸟儿打破了宁静,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和谐。

整首诗以清新明快的风格,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骀荡春光作意招:春光明媚,令人向往。
  2. 偷闲结侣兴偏饶:借得闲暇,邀友共游,乐趣倍增。
  3. 高峰倍觉松风劲:在高峰上,感受到松风的清新与劲爽。
  4. 断壁容窥杏蕊娇:从断壁的缝隙中可以看到娇嫩的杏花。
  5. 塔映灵光安佛骨:塔影映照着神圣的光辉,安慰着佛教信仰。
  6. 花开香界涤尘嚣:花儿盛开,香气四溢,洗净了世俗的喧嚣。
  7. 听泉池上观鱼乐:在泉水边欣赏鱼儿的悠闲,感受乐趣。
  8. 还有山禽破寂寥:山中的鸟儿打破了宁静的寂寥,增添了生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光比作招人心醉的东西。
  • 拟人:泉水和鱼儿被赋予了活灵活现的情感。
  • 对仗:如“高峰”与“断壁”,形成了和谐的音律。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游玩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同时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人以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光:象征生机与希望。
  • 松风:象征自由与清新。
  • 杏花:象征美好与娇嫩。
  • :象征宗教与灵性。
  • 香界:象征纯净与美好。
  • 泉水与鱼儿:象征宁静与悠闲。
  • 山禽:象征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骀荡春光”意指什么?

    • A. 春天的温暖
    • B. 春光明媚,令人向往
    • C. 春天的花开
  2. 诗中提到的“高峰”给人怎样的感觉?

    • A. 突出高耸
    • B. 清新与自由
    • C. 危险与陡峭
  3. 诗的最后一句中,“山禽破寂寥”表达了什么?

    • A. 寂静的自然
    • B. 生机与活力
    • C. 人的孤独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游山西村》——陆游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游山西村》:通过游山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风格上与《清明前二日偕逸云游西山八大处》相近。

参考资料:

  1. 李白《诗词选》:对古代诗词的赏析。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对诗词的详细解读。
  3. 《诗经》与《楚辞》:诗歌的源头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