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

时间: 2025-02-04 16:15:03

出门登山无太行,出门涉水无瞿唐。

太行羊肠九折坂,谁道车轮去不返。

瞿唐虎须千丈渊,谁道此中能覆船。

惟有人心不可测,当面波澜与荆棘。

我欲剪荆棘、平波澜,出门莫歌行路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出门登山无太行,
出门涉水无瞿唐。
太行羊肠九折坂,
谁道车轮去不返。
瞿唐虎须千丈渊,
谁道此中能覆船。
惟有人心不可测,
当面波澜与荆棘。
我欲剪荆棘平波澜,
出门莫歌行路难。

白话文翻译:

出门去爬山却没有太行山,出门去涉水却没有瞿唐山。太行山的小路曲折蜿蜒,谁说车轮就不能返回?瞿唐山的深渊犹如千丈的虎须,谁说在这里就能安然渡船?唯有人心是最难测的,眼前的波澜与荆棘相互交织。我想要剪去荆棘平息波澜,出门时不要唱起“行路难”的歌。

注释:

  • 太行:指太行山,是中国北方一重要山脉,象征艰难险阻。
  • 瞿唐:指瞿唐山,山势险峻,水流湍急,象征着危险与挑战。
  • 羊肠九折坂:形容道路曲折狭窄,行走艰难。
  • 虎须:比喻深渊的险恶,形象地表达了水域的深邃和危险。
  • 波澜与荆棘:比喻生活中的波折和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奎,明代诗人,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而著称。生平事迹不多,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行路难》创作于明代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人生道路艰难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对人心难测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行路难》以其质朴而深邃的语言,展现了人生旅途中的艰辛与困惑。诗中通过太行山和瞿唐山两大自然景观的描写,象征着生活中面临的种种挑战与困难。前两句“出门登山无太行,出门涉水无瞿唐”直接点明了出行之路的艰难,重复的“出门”二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紧迫感。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羊肠九折坂”和“虎须千丈渊”生动地刻画了险峻的山路和深渊的水域,展现了大自然的威严与不可预测的危险。诗句“谁道车轮去不返”与“谁道此中能覆船”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反思,质疑了人们对命运的简单看法,强调了人心的复杂与变幻。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想要“剪荆棘平波澜”,这不仅是对生活困难的渴望克服,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结尾一句“出门莫歌行路难”则是对自己及他人的鼓励,提倡在面对困难时不应怨天尤人,而应积极应对。

整首诗在气势上层层递进,情感上则在困惑与反思中找到了一丝希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哲思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出门登山无太行:出门想去爬山,却没有太行山的高大与巍峨。
  • 出门涉水无瞿唐:出门想要渡水,却没有瞿唐山的险峻与深渊。
  • 太行羊肠九折坂:太行山的小路狭窄且曲折,难以行走。
  • 谁道车轮去不返:谁说车轮就不能返回?暗示行路的无常与不可预测。
  • 瞿唐虎须千丈渊:比喻水深而危险,暗示生活的风险。
  • 惟有人心不可测:人心是最难以理解的,充满变数。
  • 当面波澜与荆棘:生活中的波折与荆棘交错,造成困扰。
  • 我欲剪荆棘平波澜:诗人渴望去除烦恼,平复内心的波澜。
  • 出门莫歌行路难:出门时不要再唱“行路难”,要积极面对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太行山和瞿唐山比作人生道路上的困难。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使诗句更加工整。
  • 夸张:如“千丈渊”强调了水的深度与危险。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探讨人生道路上的艰难与人心的复杂,诗人在面对困境时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呼唤人们在困惑中坚持不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太行山:象征艰难险阻。
  • 瞿唐山:象征深渊与危险。
  • 荆棘:象征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 波澜:象征生活中的不安与动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太行羊肠九折坂”所表达的意象是什么?
    A. 高耸入云的山
    B. 狭窄曲折的道路
    C. 浪潮汹涌的海洋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瞿唐虎须千丈渊”象征着__

  3. 判断题:诗人认为人生的道路是平坦的。 (对/错)

答案:

  1. B
  2. 危险与挑战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行路难》——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行路难》:同样表达了人生路途的艰难,但更加侧重于壮志豪情与不屈精神,而胡奎的诗则更为内敛,关注内心的波动与人心的复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意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