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得君真似指南车,杖策方图问燕居。吾欲忘言观道妙,六经俱是不完书。
白话文翻译:
得到了你,真像获得了指南车,手杖和地图我可以去问燕子的居所。我想要忘记言语去观察道的奥妙,六经的经典都不是完整的书籍。
注释:
字词注释:
- 得君:得到你,指朋友或贤者。
- 指南车:古代一种指路的车,象征智慧的引导。
- 杖策:手杖和地图,表示行路的工具。
- 燕居:燕子栖息的地方,隐喻安静自在的生活。
- 忘言:忘却语言,强调对道理的直接领悟。
- 道妙:道的奥妙,指深刻的哲理。
- 六经:指《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乐经》,传统儒家经典。
典故解析:
- 指南车:古代传说中指引方向的车,象征智慧和引导。诗中用以比喻朋友的指导。
- 六经:儒家经典,代表传统文化与智慧。诗人认为这些经典并不能完全传达道的真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诗风清新、豪放,擅长行书,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黄庭坚的晚年,表现了他对道理的追求与对经典的反思。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士人追求知识和修身齐家的理想,诗人对此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黄庭坚对朋友的深切赞美和对经典的淡然态度。开头两句中,他用“指南车”来比喻朋友的智慧,表明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朋友的引导是多么重要。接下来的“吾欲忘言观道妙”,则是表达他渴望超越语言的限制,直接领悟道理的情感。最后一句“六经俱是不完书”,则是对传统经典的一种反思,认为这些经典无法完全表达道的真谛。这种思想体现了宋代士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批判,展示了黄庭坚独特的诗人风范。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意象清晰,蕴含了深刻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话的方式,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探索和追求的精神,呼应了当时文人对真理的不断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得君真似指南车:得到朋友的帮助就像有了方向的指引,让人倍感安心。
- 杖策方图问燕居:借助朋友的知识和经验,向他请教生活的智慧。
- 吾欲忘言观道妙:希望能够超越语言的束缚,直接感受道的奥妙。
- 六经俱是不完书:认为传统经典无法完全表达道的深意,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超越。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朋友比作“指南车”,形象生动,突出其重要性。
- 对仗:前后句构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语:对“六经”的评价,虽然是经典,却隐含着“不足”的深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对朋友的感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反思。通过对道的探求,诗人传达出一种超越语言、追求灵性智慧的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指南车:象征智慧的引导,代表朋友的帮助。
- 杖策:象征工具和知识的积累,指引人生的道路。
- 燕居:隐喻安宁和自在的生活状态。
- 六经:象征传统文化与智慧的积累,反映出诗人对知识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得君真似指南车”中的“指南车”比喻什么? A. 方向感
B. 朋友的智慧
C. 旅行工具
D. 书籍 -
“吾欲忘言观道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A. 喜欢语言
B. 渴望直接领悟真理
C. 想要写更多诗
D. 追求名利 -
六经在诗中被视为: A. 完整的知识体系
B. 不完美的经典
C. 诗人的灵感来源
D. 生活的指南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王安石《登飞来峰》
诗词对比: 与王安石《登飞来峰》相比,黄庭坚的作品更侧重于对知识和道理的探讨,而王安石则更强调个人的追求与境界的提升。两者都反映了宋代文人对智慧和内心世界的关注,但表达方式和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黄庭坚诗文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