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之承奉诗报梅花已落尽次韵戏答》

时间: 2025-01-26 01:45:58

南枝北枝春事休,愉钱可穿柳带柔。

定是沈郎作诗瘦,不应春能生许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枝北枝春事休,愉钱可穿柳带柔。定是沈郎作诗瘦,不应春能生许愁。

白话文翻译:

南边的枝头和北边的枝头,春天的美好时光已然结束;只见那柔软的柳条上,愉快的乐声在唱。想必是沈郎作诗时过于消瘦,不应该让春天带来这么多的愁苦。

注释:

字词注释:

  • 愉钱:这里指的是一种乐器,或者可以理解为愉快的声音。
  • 柳带:指的是柳树的枝条,形容其柔软的样子。
  • 沈郎:指的是沈括,字存中,号奕斋,北宋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

典故解析:

  • “沈郎作诗瘦”是指沈括在作诗时过于思索,导致身体消瘦,暗含对创作艰辛的理解。
  • 诗中提到的“春”常常与生机、希望相联系,而此处却隐含了春天结束后的惆怅,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翁,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豪放,常以自然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庭坚在春天末尾时写的,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在创作中经历的苦闷和对朋友沈括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结束为切入点,表现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与惆怅。开头两句“南枝北枝春事休”便点明了春天的结束,诗人敏感的心灵对春天的消逝产生了深刻的感触。接着以“愉钱可穿柳带柔”引入了春天的景象,柳条的柔软与欢乐的音符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春天虽然结束,但依然留有一丝愉悦。

诗的后两句转入对沈郎的关心,借用沈郎的消瘦来表达对创作中艰辛的感同身受,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生活中烦恼的思考。这种思考让人感受到一种复杂的情感:即使春天带来欢乐,但生活中却常常伴随忧愁。整体来看,诗在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对春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沉思,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枝北枝春事休:南北两边的花枝都已凋谢,春天的美好时光已经结束。
  • 愉钱可穿柳带柔:柔软的柳条上似乎传来了愉快的乐声,描绘出春天过去的余韵。
  • 定是沈郎作诗瘦:想必是沈郎在创作时过于思索,因此显得消瘦。
  • 不应春能生许愁:不应该因为春天的到来而产生太多的忧愁,这里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条比作柔软的带子,形象地表达了春天的柔和。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形成对称的美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春天的怀念与对人生感悟的哲思。春天的逝去不仅带走了自然的美好,也引发了对生活中烦恼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机与希望,但在诗中却引发了惆怅。
  • :代表柔美和温柔,形成春的美好印象。
  • :象征生活的烦恼和思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沈郎”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苏轼
    • B. 陆游
    • C. 沈括
    • D. 李白
  2.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 A. 春天的美好
    • B. 生活的烦恼
    • C. 诗人的孤独
    • D. 自然的变化
  3. 诗中“愉钱可穿柳带柔”这一句主要是描写什么?

    • A. 柳树的坚硬
    • B. 春天的气息
    • C. 柳树的柔软和愉快的音符
    • D. 诗人的忧愁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与忧虑。
  • 《静夜思》李白:抒发思乡之情,展现对自然的感受。

诗词对比:

  • 黄庭坚的《承奉诗报梅花已落尽次韵戏答》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感慨,但黄庭坚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深入,而李白则展现了豪放与孤独的结合,二者在主题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集》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