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谁谓斯文无定价,独怜之子坐虚名。
主司头与笔俱点,宰物心如秤样平。
骏马却还国西域,病鸱堕落屋东坑。
老夫谢绝人间事,亦为诸贤喜且惊。
白话文翻译
谁说文人雅士就没有固定的价值?我只怜爱那位坐拥虚名的年轻人。
负责审查的官员手中有权,有笔在手,心思却像秤一样平衡。
骏马仍然返回西域,病鹰却坠落在东边的坑里。
我这位老者拒绝人间事务,也让众多贤士感到惊喜和惊讶。
注释
- 斯文:指文人雅士,学问与品德。
- 虚名:空有名声,没有实际的价值。
- 主司:负责管理、审查的官员。
- 宰物:治理万物,掌控事物。
- 心如秤样平:心思公正如同秤一样平衡。
- 骏马:优良的马匹,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或人才。
- 病鸱:受伤或生病的鹰,象征不幸和无能。
- 老夫:指诗人自己,表达对世事的淡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仲明,号止庵,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他生于一个士族家庭,才华横溢,以其诗词风格豪放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人生哲理、社会时事,深受当时文人的推崇。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浮动之际。诗人通过对文人的反思,表达了对虚名的质疑和对真实价值的追求。
诗歌鉴赏
《四和》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透过字里行间,诗人表达了对文人价值的深刻思考。在诗的开头,诗人质疑了“斯文”的价值,指出社会对于文人的评价往往是浮于表面的。他特别提到“虚名”,这是对当时文人追求名利的批判,强调名声的空洞无物。接着,诗人描绘了一位负责审查的官员,他的权力与责任并存,但内心却依然保持着公正的态度,这揭示了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个体如何在权力与道德之间寻找平衡。
在后面的比喻中,骏马的归来与病鸱的堕落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着命运的无常与人生命运的多样性。诗人以“老夫”自称,表达了对世事的超然态度,拒绝参与纷扰的世事,反而让众人对他的态度感到惊讶,这种反差增强了作品的深度。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张力,意象丰富,深刻揭示了文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理想的追求。诗人用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引导读者思考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如何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谓斯文无定价:质疑文人的价值,暗示社会对文人的评价不公。
- 独怜之子坐虚名:同情那些只追求名声的年轻人。
- 主司头与笔俱点:指责那些掌握权力的官员。
- 宰物心如秤样平:强调内心的公正与平衡。
- 骏马却还国西域:象征着优秀的人才或价值的归属。
- 病鸱堕落屋东坑:对于不幸与失败的揭示。
- 老夫谢绝人间事:表现出诗人对俗世的超然态度。
- 亦为诸贤喜且惊:让其他贤士感到意外与欣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官员的心思比作秤,强调公正。
- 对比:骏马与病鸱的对比,突出命运的不同。
- 拟人:对“老夫”的描写,赋予其情感与哲理。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文人的价值、名声的虚幻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选择与超然,体现了对精神世界与真实价值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斯文:象征文人的理想与追求。
- 虚名:代表社会对成功的误解。
- 骏马:象征优雅与成功的人生。
- 病鸱:象征不幸与失败的命运。
- 老夫:代表智慧与超然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虚名”指的是什么?
- A. 实际的成就
- B. 空有的名声
- C. 对社会的贡献
- D. 个人的价值
-
“主司头与笔俱点”中的“主司”指的是哪类人?
- A. 文人
- B. 官员
- C. 商人
- D. 农民
-
诗人对世事的态度是?
- A. 积极参与
- B. 超然拒绝
- C. 无所谓
- D. 愤怒抗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琵琶行》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杜甫的作品都关注社会现实,反映诗人对名利与理想的思考。刘克庄的《四和》更加强调对名声的反思,而杜甫在《春望》中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国破家亡的忧虑,两者在情感基调和主题上都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