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汉事六言二首》

时间: 2025-01-11 17:13:30

纷然击柱诸将,付之起蕝叔孙。

向来常骂儒腐,今日方知帝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纷然击柱诸将,付之起蕝叔孙。
向来常骂儒腐,今日方知帝尊。

白话文翻译:

一群将领纷纷敲打着柱子,交给了起蕝的叔孙。
过去常常骂儒家腐朽,今天才真正明白了皇帝的尊贵。

注释:

  • 纷然:形容众多、杂乱的样子。
  • 击柱:指击打柱子,可能是表示号召或激励。
  • 诸将:众多的将领。
  • 付之:交给,托付。
  • 起蕝(qǐ zhuān):古代人名,具体指代不详。
  • 叔孙:古代姓氏,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人物。
  • 骂儒腐:指批评儒家思想的腐朽。
  • 帝尊:指皇帝的尊贵和权威。

典故解析:

  • 儒腐:在诗中,诗人提到儒家思想的腐朽,反映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现状的不满和对儒家学说的批判。儒家在宋代仍占主导地位,但其思想和理念受到了一些士人的质疑。
  • 击柱:在古代,击柱常用于表明决心或号召士兵,具有激励的作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剑卿,号觉翁,南宋诗人,出身于官宦家庭,博学多才,尤其以诗文著称。他的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兴衰,对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创作背景:

《记汉事六言二首》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之时,诗人通过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六言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开篇“纷然击柱诸将”,将读者带入一个热烈的场景,诸将齐心协力,似乎在为某个重大事件而振奋。这种场面不仅仅是历史的描写,更是对当时士人豪情壮志的呼应。

接下来的“付之起蕝叔孙”,则在历史人物的引入中,增添了诗的厚重感,暗示着历史的传承与责任。诗人通过历史的回顾,提出对“儒腐”的质疑,透过对传统思想的批判,表现出一种对现实的深切的反思。最后一句“今日方知帝尊”,揭示了诗人对皇权的重新认识,似乎在提醒读者,真正的尊贵不在于传承的权力,而在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清醒认知。

整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社会意涵,表现出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思考,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时代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纷然击柱诸将:将领们齐声击打柱子,场面热烈,象征着团结和士气的高昂。
  2. 付之起蕝叔孙:将这股力量和决心交给了起蕝的叔孙,暗示着历史的传承。
  3. 向来常骂儒腐:诗人表达了对儒家思想的质疑,反映出对当时社会的批判态度。
  4. 今日方知帝尊:在对传统的批判中,诗人对皇权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强调了对现实的反思。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纷然击柱”与“付之起蕝”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击柱象征着号召和士气,反映出对历史和社会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和对皇权的重新认识,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关注和对未来的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支撑和力量,击柱则表示团结和决心。
  • 将领:象征着历史的传承与责任,反映出士人的豪情。
  • 儒家:代表传统思想,对其腐朽的批判表现出诗人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纷然击柱”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士气高昂
    • B. 冲突不断
    • C. 忧虑重重
  2. “向来常骂儒腐”中“儒腐”指代的是:

    • A. 儒家思想的腐朽
    • B. 儒家文化的繁荣
    • C. 儒生的反抗
  3. 诗中提到的“叔孙”是指:

    • A. 一位著名的将领
    • B. 一个历史人物
    • C. 一位儒家学者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陆游:两位诗人都对国家的命运有深刻的思考,刘克庄侧重于对历史的反思,而陆游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现实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讲解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