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文潜尉福昌时壁间清暑亭诗》

时间: 2025-01-21 17:05:32

梅福当年守此官,荆山谁见韫琅玕。

人如修竹三冬好,诗与清溪九夏寒。

未信簪裳妨小隐,蚤时雷雨起深蟠。

春风揽辔河阳县,痛饮狂歌忆旧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梅福当年守此官,荆山谁见韫琅玕。
人如修竹三冬好,诗与清溪九夏寒。
未信簪裳妨小隐,蚤时雷雨起深蟠。
春风揽辔河阳县,痛饮狂歌忆旧年。

白话文翻译:

梅福当年担任这个官职,荆山上又有谁见过他身上的琅玕玉呢?
人就像修竹,三冬的气候也能生长茂盛,诗歌就像清澈的溪水,九夏的寒意也能滋润。
我不相信华丽的衣服会妨碍隐居生活,早时的雷雨已经在深处翻滚。
春风轻拂,我驾着马车来到河阳,痛快地饮酒狂歌,回忆起往昔的岁月。

注释:

  • 梅福:指梅福,他是唐代的一位著名官员。
  • 荆山:指荆山,隐喻着艰难险阻的地方。
  • 韫琅玕:韫藏琅玕,指珍贵的玉石,象征着高贵与品位。
  • 修竹:修长的竹子,象征高洁的品格。
  • 清溪:清澈的溪流,象征纯净与宁静。
  • 簪裳:指华丽的衣服和装饰,象征浮华与世俗。
  • 深蟠:深处翻滚,形容雷雨之势。
  • 春风揽辔:春风轻拂,驾驭马车,表示出游的心情。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晁补之,字叔齐,号山人,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词曲,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和隐逸为题材。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暑亭,表达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过去的怀念,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象与深刻的人生哲理结合,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开篇通过梅福的典故,引入了官场的浮华与艰难,借荆山的比喻,提醒人们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往往会迷失自我。接着,诗人以“人如修竹”来形容人的品格,强调在逆境中依然能够保持高洁和坚韧的精神。通过“诗与清溪”的比喻,表达了诗歌与自然之间的深厚联系,显示了诗人在繁华与宁静之间的选择与思考。

后半部分中,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愈加明显,质疑华丽的外表是否真的能够妨碍内心的宁静,进而引入了春风拂面的意象,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最后,通过“痛饮狂歌”,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流露出一种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与对现实的反思。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既有对生活的感慨,也有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宋代士人的精神风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梅福当年守此官:提到梅福,暗示过去的荣耀。
  2. 荆山谁见韫琅玕:反问形式,强调即使有宝藏,也难以被世人所识。
  3. 人如修竹三冬好:用竹子比喻人,强调品质与坚韧。
  4. 诗与清溪九夏寒:诗歌如同清溪,宁静而又透彻。
  5. 未信簪裳妨小隐:质疑外表的华丽是否影响内心的隐逸。
  6. 蚤时雷雨起深蟠:描绘自然的变化,象征人生的波折。
  7. 春风揽辔河阳县:春风带来新的希望,驾车行游象征自由。
  8. 痛饮狂歌忆旧年:通过饮酒唱歌来缅怀过去的快乐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人如修竹”,形象生动地传达了人应具备的品质。
  • 对仗:全诗音韵和谐,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美感。
  • 反问:如“荆山谁见”,增强了诗歌的思考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思官场生活的浮华与内心隐逸的追求,表达了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独特理解与追求。

意象分析:

  • 梅福:象征官场的荣耀与沉重。
  • 荆山:象征人生的艰难与险阻。
  • 修竹:象征高洁的品格与坚韧的精神。
  • 清溪:象征宁静与纯粹。
  • 春风:象征新的希望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梅福当年守此官”中“梅福”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官员?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诗中用“人如修竹”比喻什么?

    • A. 人的外貌
    • B. 人的品格
    • C. 人的地位
    • D. 人的财富
  3. “痛饮狂歌忆旧年”表达的情感是:

    • A. 失落
    • B. 怀念
    • C. 愤怒
    • D. 无奈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但晁补之的作品更多地强调了内心的隐逸与对过往的怀念,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与人身心的和谐。两者在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晁补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