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岭上》

时间: 2025-01-21 12:57:33

永日倦高跻,盘回四望迷。

松根危抱石,岭路曲随溪。

马腹飞云薄,山腰过雨低。

阴崖不可度,谁此构长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秋岭上
作者: 晁补之 〔宋代〕

永日倦高跻,
盘回四望迷。
松根危抱石,
岭路曲随溪。
马腹飞云薄,
山腰过雨低。
阴崖不可度,
谁此构长梯。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在长时间的攀登中感到疲倦,四周的景色让我迷失了方向。松树的根系在危险的岩石上缠绕,山岭的小路曲折地跟随着溪水流淌。马背上云彩轻薄,山腰间的雨雾低垂。阴暗的山崖无法逾越,谁能在这里架起一座长梯呢?

注释:

  • 永日:指漫长的一天。
  • 倦高跻:形容因攀登高山而感到疲倦。
  • 盘回:曲折的样子。
  • 松根:松树的根。
  • 危抱石:形容松根在悬崖边缘的危险状态。
  • 岭路:山岭的小路。
  • 马腹:马的肚子。
  • 飞云:轻薄的云彩。
  • 阴崖:阴暗的山崖。
  • 构长梯:搭建一座长梯子。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阴崖不可度”可以理解为对险峻地势的描绘,反映了登山者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晁补之,字存中,号阮亭,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见长,常表现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晁补之在登山远足时所作,表达了他在攀登过程中遇到的疲惫与迷茫,以及对自然险峻环境的感悟。

诗歌鉴赏:

《千秋岭上》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高山的敬畏和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开篇以“永日倦高跻”点明了诗人因长时间攀登而感到疲倦,同时引入了对环境的细致观察。“盘回四望迷”则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在高山之巅,因周围景色的复杂而感到迷惘,展示了自然的神秘与广阔。接下来,诗人通过“松根危抱石”和“岭路曲随溪”描绘了险峻的山崖与蜿蜒的小路,展现了自然的险恶与美丽。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对云雾和雨水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反映了他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思考。“阴崖不可度”一句,是对艰难攀登的一种感慨,最后以“谁此构长梯”结尾,表达了对克服困难的渴望,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困惑。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永日倦高跻:长时间的攀登让我感到疲惫。
  2. 盘回四望迷:四处望去,景色曲折,令人迷失方向。
  3. 松根危抱石:松树的根在危险的石头上生长。
  4. 岭路曲随溪:山岭的小路曲折地跟随溪水流淌。
  5. 马腹飞云薄:马背上的云彩轻薄而飘散。
  6. 山腰过雨低:山腰间的雨雾低垂,笼罩着周围。
  7. 阴崖不可度:阴暗的山崖无法逾越。
  8. 谁此构长梯:谁能在这里搭起一座长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马腹飞云薄”,形象地描绘了云彩的轻薄。
  • 对仗:如“阴崖不可度,谁此构长梯”,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松根“危抱石”,赋予自然界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高山的描绘,反映了人在人生旅途中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思考,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山:象征人生中的艰难与挑战。
  • 松根:象征坚韧与不屈。
  • 溪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云雾:象征迷茫与不确定性。
  • 阴崖:象征人生的障碍与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马腹飞云薄”意指什么? A. 马很重
    B. 云彩轻薄
    C. 雨水太多

  2. 诗的最后一句“谁此构长梯”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A. 无奈
    B. 兴奋
    C. 忧伤

  3. 诗中“阴崖不可度”说明了什么? A. 山崖很美
    B. 山崖很危险
    C. 山崖很容易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望岳》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与《千秋岭上》均描绘了高山的壮丽与攀登的艰辛,但《登高》更加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感慨,而《千秋岭上》则更加注重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与心理迷茫。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通过对《千秋岭上》的深入解读,读者不仅能够欣赏到诗歌的美,也能更好地理解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