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江南
仙姝影,象管舞婆娑。
素腕临池师逸少,
曼声拍曲慕韩娥。
出谷晓莺歌。
白话文翻译:
在江南的美丽景色中,仙女的身影如同象管一样婀娜多姿。
她用素白的手腕轻轻靠在池边,仿佛是班氏的逸少,
那曼妙的歌声拍打出动人的旋律,仿佛是在追慕韩娥的风采。
清晨时分,谷中传来晓莺的歌唱声。
注释:
- 仙姝影:仙女的身影,形容女子如仙子般的美丽。
- 象管:古代乐器,形状如象鼻,象征着优雅的舞姿。
- 素腕:指女子洁白、纤细的手腕。
- 师逸少:指班昭,字逸少,东汉女诗人,与王逸少并称。
- 曼声:柔美的歌声。
- 韩娥:指汉代的歌妓,以美貌和歌声著称。
- 出谷晓莺:指清晨时分,谷中黄莺的鸣唱,象征着春天的气息。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班昭和韩娥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人物。班昭是东汉著名的女诗人,其诗歌被后人所推崇;而韩娥则是以美貌和歌声著称的歌妓,这些典故展现了诗人对古代美人和艺术的追慕与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珍怀,近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变革时期,其作品多受传统诗词的影响,注重抒情和意象的运用。
创作背景:
《忆江南》创作于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借助对江南美景的怀念,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的追忆。
诗歌鉴赏:
《忆江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的美丽景色与人文风情,诗的开头便通过“仙姝影,象管舞婆娑”展现了诗人所追求的理想美。这种美不仅限于自然景色,也体现在人的身上,尤其是女性的形象。接下来的“素腕临池师逸少”则引入了历史典故,诗人通过班昭的形象,展现了对女性才华与美貌的双重赞美。
“曼声拍曲慕韩娥”则进一步深化了对艺术的追求,表达对音乐美的向往。最后一句“出谷晓莺歌”把整首诗的意境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晓莺的歌声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生机盎然,暗含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乡愁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仙姝影,象管舞婆娑:描绘了一位如仙女般的女子,舞姿轻盈如象管摇曳。
- 素腕临池师逸少:她洁白的手腕靠在池边,仿佛班昭那样优雅而聪慧。
- 曼声拍曲慕韩娥:动人的歌声如同慕恋韩娥那般美妙,令人沉醉。
- 出谷晓莺歌:清晨时分,山谷中传来黄莺的歌唱,象征着春的气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比作“仙姝”,传达出她的美丽与优雅。
- 对仗:全诗用词讲究对仗,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声音拟人化,强调了音乐的魅力。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江南美丽景色与女子的赞美,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逝去时光的怀念,浓厚的抒情氛围使人倍感亲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姝:象征着绝世的美和理想的女性形象。
- 象管:代表优雅和音乐的艺术。
- 素腕:象征纯洁与优雅。
- 晓莺: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班昭”是以什么著称的?
- A. 书法家
- B. 诗人
- C. 画家
- D. 音乐家
-
填空题:诗中“素腕临池师逸少”中的“逸少”指的是___。
-
判断题:诗中的“晓莺歌”象征着冬天的结束。 (对/错)
答案:
- B
- 班昭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经典描写春天夜晚的诗作。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的词作,表达对春天的热爱。
诗词对比:
- 《忆江南》与《春江花月夜》: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但《忆江南》更侧重于人物描写,而《春江花月夜》则注重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