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湖帆为其门人俞子才画阿里山云海图,子才乞题》

时间: 2025-04-28 17:13:57

披图惝恍。

倏见风云来纸上。

雁荡奇峰。

笔力同师造化功。

澄清有愿。

跨海还期凌绝巘。

独立苍茫。

俯视乾坤百战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披图惝恍。倏见风云来纸上。雁荡奇峰。笔力同师造化功。澄清有愿。跨海还期凌绝巘。独立苍茫。俯视乾坤百战场。

白话文翻译:

站在画前,我恍惚间似乎看到风云在纸上涌动。雁荡山的奇峰出现在我的眼前,画家的笔力与自然的造化相媲美。心中有愿,期待跨海而归,站在险峻的山巅。独自立于苍茫天地之间,俯视这大千世界,经历无数战斗的场景。

注释:

  • 披图:指观看画作。
  • 惝恍:恍惚,迷离的状态。
  • :忽然,迅速。
  • 雁荡:指雁荡山,位于浙江省,是著名的山水风景区。
  • 笔力:指书法或绘画的技艺和力量。
  • 造化:自然的力量,指自然界的变化。
  • 澄清:清澈明亮,心中明了。
  • 跨海:指跨越大海,暗示远行。
  • 凌绝巘:指高耸的山峰,形容险峻的地势。
  • 苍茫:形容辽阔而模糊的景象。
  • 俯视:从高处向下看。
  • 乾坤:宇宙,天地。
  • 百战场:经历过许多战斗的地方,象征人生经历的磨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常以自然为背景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俞子才为阿里山画的云海图后,汪东以诗回应,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悟与对画作的赞美。诗中体现了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将诗人与画作之间的互动展现得淋漓尽致。开头“披图惝恍”便引入了画作的氛围,表达出观看画作时的沉醉与恍惚。接下来“倏见风云来纸上”,则传递出画中风云变化的生动感,仿佛让人身临其境。

“雁荡奇峰”展现了画中壮丽的山峰,体现了画家的高超技艺与自然的造化相得益彰。诗人将自己的愿景与期待融入其中,表达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未来的期许。最后一联“俯视乾坤百战场”更是将个人的情感升华,表达了在广阔天地中历经风雨的哲思,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自然的敬畏。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在自然中寻找自我、思考人生的深刻主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披图惝恍:观看画作,心中恍惚,传达出对画作的沉醉感。
  2. 倏见风云来纸上:画中风云变化迅速,生动形象。
  3. 雁荡奇峰:描绘雁荡山的壮丽,体现自然的雄伟。
  4. 笔力同师造化功:赞美画家的技艺与自然的神奇相结合。
  5. 澄清有愿:心中有清晰的愿望,期待跨越海洋。
  6. 跨海还期凌绝巘:希望能站在高山之巅,俯瞰四周。
  7. 独立苍茫:独自站立于辽阔的天地之间。
  8. 俯视乾坤百战场:从高处俯瞰,经历过许多的战斗,象征人生的经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相结合,通过画作引发的思考,展现内心的感悟。
  • 拟人:风云的变化赋予了生命,增强了画作的生动感。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思考。通过描绘壮丽的山水,传递出一种超越个人的宏大情怀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云:象征变化与无常,暗示生命中的波折。
  • 奇峰:象征壮丽与伟大,代表着自然的力量。
  • 澄清:象征内心的明了与清晰。
  • 苍茫:象征辽阔与深邃,表现出对宇宙的敬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山名是? A. 泰山
    B. 雁荡山
    C. 黄山
    D. 华山

  2. “披图惝恍”中的“惝恍”意思是? A. 明亮
    B. 恍惚
    C. 确定
    D. 兴奋

  3. 诗中提到的“凌绝巘”指的是什么? A. 低矮的山
    B. 高耸的山峰
    C. 平坦的地面
    D. 河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风光,但更侧重于抒发个人感受。
  • 《山居秋暝》:通过山水意象表达宁静与淡泊的生活态度,风格上与汪东的诗形成对比,展现出不同的自然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汪东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山水诗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