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王开诗试子午花四首》

时间: 2025-02-04 15:34:55

赤日黄尘任涨浮,直茎疏叶里垂头。

金心不逐时妆褪,赭面应为世态羞。

分昼夜閒开落准,备离坎气品题优。

倚栏感物伤怀处,何日崔卢入此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赤日黄尘任涨浮,
直茎疏叶里垂头。
金心不逐时妆褪,
赭面应为世态羞。
分昼夜闲开落准,
备离坎气品题优。
倚栏感物伤怀处,
何日崔卢入此瓯。

白话文翻译

在烈日和黄尘中自由浮动,
笔直的茎和稀疏的叶子低垂着头。
金色的花心不随时间的妆饰而褪色,
红色的花瓣应是对世态的羞愧。
在昼夜交替间静静开落,
为离别和坎坷品格而写下诗篇。
倚着栏杆感物伤怀的地方,
何时才能让崔卢来此浇酒?

注释

  • 赤日:指烈日,表示天气炎热。
  • 黄尘:指扬起的尘土,暗示环境的恶劣。
  • 金心:形容花的中心部分,寓意其珍贵和美丽。
  • :消退、减少。
  • 赭面:指红色的花瓣,可能象征着羞愧或困境。
  • 崔卢:指崔涂和卢仝,古代著名的诗人,常被用作饮酒作乐的伴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陈著的晚年,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的低谷。诗中反映了他对人与自然、生活与死亡的思考,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世态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连山王开诗试子午花四首》以鲜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篇以“赤日黄尘”描绘出一幅炎热而动荡的场景,给人一种压迫感,接着通过“直茎疏叶里垂头”的描写,表现出自然界中的一种无奈与屈从。金心与赭面的对比,不仅是对花的美丽的赞美,更是对社会风气的讽刺,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后四句则将诗人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倚栏而望,感伤不已,流露出对友人崔卢的思念,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追忆。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自然的美感,又融入了个人的悲欢离合,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赤日黄尘任涨浮:烈日高照,尘土飞扬,环境恶劣而喧嚣。
  2. 直茎疏叶里垂头:植物的茎直立,叶子却因环境而低垂,暗示无奈和压抑。
  3. 金心不逐时妆褪:花心的金色依然如故,没有随时间而褪色,象征着持久的美好。
  4. 赭面应为世态羞:红色的花瓣仿佛因世俗的丑陋而羞愧,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
  5. 分昼夜闲开落准:在昼夜交替中花静静地开放和凋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6. 备离坎气品题优:为离别的苦楚而写下优美的诗篇,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
  7. 倚栏感物伤怀处:倚靠栏杆,感怀自然与人生,充满了伤感和思念。
  8. 何日崔卢入此瓯:渴望与友人共饮的日子,表现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的状态与作者的心情相联系,形成强烈的对比。
  • 拟人:通过“感物伤怀”赋予自然以情感,使情感更为生动。
  • 对仗:整首诗讲究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友人情感的表达,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赤日:象征着炎热和压迫。
  • 黄尘:暗示着环境的恶劣和社会的动荡。
  • 金心:象征着持久的美好和珍贵的情感。
  • 赭面:代表了对世事的羞愧与不满。
  • 倚栏: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感伤情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赤日黄尘”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 A. 寒冷清新
    • B. 炎热喧嚣
    • C. 和风细雨
  2. “金心不逐时妆褪”中的“妆”表示什么?

    • A. 装饰
    • B. 瘾好
    • C. 负担
  3. 作者对朋友崔卢的思念体现在哪一句中?

    • A. 直茎疏叶里垂头
    • B. 何日崔卢入此瓯
    • C. 分昼夜闲开落准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较,两首诗都反映了对社会动荡的感慨,但陈著的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现,而杜甫的则更具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陈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深厚的情感;而杜甫则通过直接的社会描绘,展示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两者在风格上各有所长,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汇集了宋代诗人的重要作品。
  • 《中国古代诗词大辞典》:提供丰富的诗词背景和注释。
  • 《诗经与汉乐府》:探讨古诗的起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