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主簿》
时间: 2025-01-27 03:08:54意思解释
送刘主簿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原文展示:
平生师友豫章公,
矻矻谈君口不空。
半面相看吾已了,
连城增价子何穷。
三千奏牍诸儒上,
四百庵寮一岁中。
二父风流皆可继,
谤禅排道不须同。
白话文翻译:
我一生的师友中有豫章公,
他与我谈话时总是热情洋溢。
我与他半面相对,彼此都已明了,
而那连城的物价又何时才能停止上涨呢?
三千份奏章已经送到各位士大夫那里,
四百个庵堂在这一年中也不知要怎样经营。
二位父亲的风流才华都是可以继承的,
但对于谤议与禅道之事无需一同看待。
注释:
- 豫章公: 指的是作者的老师或友人,豫章是古地名,常指代有学问的人。
- 矻矻: 形容人态度热情、精神饱满的样子。
- 连城: 可能指代某个地方的物价上涨,象征经济的繁荣与困扰。
- 奏牍: 指上奏的文书或奏章,古代士大夫常需向朝廷上报事务。
- 庵寮: 指寺庙或僧院,古代常有庙宇供养和尚或修行者。
- 二父: 指代作者的两位老师或长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常表达对朋友的关心与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送别刘主簿之际,表达了诗人与刘主簿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对当时社会、经济现象的关注和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的形式,展现了诗人与刘主簿之间的友情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开头提到豫章公,既是对老师的敬仰,也是对友人的一种情感寄托。诗中通过“矻矻谈君口不空”传达了刘主簿的丰富学识与谈吐,而“连城增价子何穷”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物价上涨的无奈与困惑,暗示了经济的波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在形式上,诗歌采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整体节奏感愈加鲜明。每一句都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切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经济与人际关系的关注。最后两句提到的“二父风流”与“谤禅排道”则揭示了诗人对传统与新思潮的矛盾看法,表达了对知识分子的期待与对社会风气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生师友豫章公: 提到自己的老师或朋友,显示出对其的尊重与怀念。
- 矻矻谈君口不空: 形容刘主簿谈话时的热情,显示出他知识的丰富。
- 半面相看吾已了: 彼此间的理解已经达成,表明深厚的友情。
- 连城增价子何穷: 对于物价上涨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
- 三千奏牍诸儒上: 提到上奏的文书,反映出士大夫的繁忙与责任。
- 四百庵寮一岁中: 表达对庵堂的关注,暗示社会对于宗教的依赖。
- 二父风流皆可继: 向往两位老师的才华,表达对继承文化传统的渴望。
- 谤禅排道不须同: 表达对不同思想的包容与独立思考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大量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
- 隐喻: 通过“连城增价”表现经济现象,体现社会的复杂性。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友情、社会现象与文化传承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关心及对知识分子的期待,思考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师友: 象征着知识的传承与人际关系的深厚。
- 连城: 隐喻经济与社会的波动。
- 奏牍: 代表着士人对社会事务的参与与责任。
- 庵寮: 反映出宗教与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陈师道的“豫章公”指的是: A. 地名
B. 老师或友人
C. 经济现象
D. 宗教场所 -
“连城增价子何穷”中“增价”的意思是: A. 增长价格
B. 物价稳定
C. 物价下降
D. 经济繁荣 -
诗歌中提到的“二父”指的是: A. 朋友
B. 两位老师或长辈
C. 两个地方
D. 两个庙宇
答案: 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赠汪伦》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陈师道的《送刘主簿》与李白的《送友人》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但前者更关注社会现象,后者则注重情感的流露。两者在表现友情的同时,风格和侧重点各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陈师道年谱》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送刘主簿》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