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九疑》

时间: 2025-01-11 21:53:31

二妃千古恨难刊,不为腩巡遂不还。

空使湘江江上竹,至今犹染泪痕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九疑
作者:马大同 〔宋代〕

二妃千古恨难刊,不为腩巡遂不还。
空使湘江江上竹,至今犹染泪痕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二妃(指的是屈原的妻子和王后)留给后人的千古悲恨,难以抹去。她们未能陪伴屈原归来,湘江上的竹子空自在流淌,至今仍然沾染着她们的泪痕。

注释

字词注释:

  • 二妃:指屈原的妻子和王后,代表着对爱情和忠贞的怀念。
  • 腩巡:指的是巡逻,原指水中的浮游生物,后用来指代屈原的游荡和流浪。
  • 湘江:指湘江,屈原投江自尽的地点,成为哀愁的象征。
  • :象征坚韧和高洁,这里的竹子沾染着泪痕,体现了悲伤的持续。

典故解析:

  • 二妃:典出《离骚》,屈原在诗中追忆自己爱妻和理想中的忠贞,表达对爱情的深切怀念。
  • 湘江:屈原投江自尽后,湘江成为了他的灵魂归宿,也成为了哀伤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大同,宋代诗人,因其对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创新而受到后世的推崇。他的诗歌风格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典故,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对屈原及其悲剧命运的缅怀与探讨。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屈原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爱情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过九疑》通过对二妃的追忆,展现了屈原的悲剧命运与深沉的爱情。诗中以“千古恨难刊”开篇,直接引入主题,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切感慨。诗人通过“湘江江上竹”的意象,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类情感相结合,竹子的泪痕不仅是对二妃的哀悼,也是对屈原的无限追思。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通过竹子的泪痕,诗人传达出一种持久的悲伤与无奈。诗的结尾“至今犹染泪痕斑”,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个人命运的无奈。诗歌在形式上简洁而有力,情感上却层层递进,展示了马大同在古诗创作上的独特风格与深刻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二妃千古恨难刊:二妃的悲恨已持续千年,难以抹去,显示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刻感悟。
  • 不为腩巡遂不还:表达了二妃未能陪伴屈原归来的遗憾,反映出对忠贞爱情的追求与失落。
  • 空使湘江江上竹:湘江旁的竹子空自生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却无法改变悲伤的事实。
  • 至今犹染泪痕斑:竹子上依然留有泪痕,暗示着悲伤的持续与对历史的铭记。

修辞手法:

  • 隐喻:将竹子作为情感的载体,竹子沾染泪痕象征着对屈原的追忆与哀悼。
  • 对仗:诗中“千古恨难刊”与“至今犹染泪痕斑”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出对屈原与二妃之间深厚爱情的同情,以及对历史悲剧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人类情感与命运的深刻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二妃:象征着忠贞与爱情的牺牲。
  • 湘江:作为悲伤与哀悼的象征,代表屈原的命运。
  • :象征着坚韧与不屈,同时也承载着哀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二妃千古恨难刊”中的“二妃”指的是谁?

    • A. 屈原的母亲
    • B. 屈原的妻子和王后
    • C. 屈原的朋友
    • D. 屈原的敌人
  2. 诗中提到的“湘江”象征着什么?

    • A. 生命的希望
    • B. 绝望与哀伤
    • C. 丰富的物产
    • D. 快乐的时光
  3.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历史的遗忘
    • B. 人类情感的孤独与悔恨
    • C. 爱情与忠贞
    •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可将马大同的《过九疑》与屈原的《离骚》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对爱情的追忆与悲伤,后者则更加强调个人的理想与对国家的忧虑,二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与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