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回》

时间: 2025-01-24 14:44:49

胜概峰头寺,寻幽客自来。

泉声涧分细,山色翠成堆。

踏破千崖雪,还闻一夜雷。

东林期拟结,卧石梦忘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胜概峰头寺,寻幽客自来。
泉声涧分细,山色翠成堆。
踏破千崖雪,还闻一夜雷。
东林期拟结,卧石梦忘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山寺,常常吸引游客前来探访。山间的泉水声细腻动听,远山的翠绿如堆积般层叠。走在雪覆盖的千崖之上,还可以听到一夜之间的雷声。诗人期望在东林寺结交友人,躺在石头上做梦,忘却归来的烦恼。

注释:

  • 胜概:指美好的景色或胜景。
  • 峰头寺:指位于山顶的寺庙。
  • 寻幽:指寻找幽静的地方。
  • :指山间的小河流。
  • 踏破:走过,踏过。
  • 千崖雪:形容山崖上积雪的景象。
  • 东林:指东林寺,是一个有名的寺庙。
  • 卧石:指躺在石头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林用中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常常描绘山水风光,体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林用中游览山水、访友过程中,表达了他对山川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谊的渴望。诗中描绘的寺庙与山水,反映了当时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的山水意象和深厚的情感引发读者的共鸣。开篇即以“胜概峰头寺”引入,展示了诗人对美丽风景的赞美和对幽静环境的向往。接下来的“泉声涧分细,山色翠成堆”描绘了山间泉水的细腻声响与远处翠绿的山色,生动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诗人所感受到的山水之美,仿佛让人忘却尘世的喧嚣。

接着,诗人以“踏破千崖雪”来表明自己在雪地中探索的艰辛与乐趣,并在此过程中仍能听到“还闻一夜雷”的动人场景,显示了自然的多变与神秘。最后两句的“东林期拟结,卧石梦忘回”,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期待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仿佛在石上安然入梦,忘却世俗的纷扰,体现出一种洒脱与宁静的心境。

整首诗用词简练而意境深远,既有山水的壮美,又有内心的宁静,是对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展现了宋代诗人追求理想生活的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胜概峰头寺:描绘了一个风景如画的山顶寺庙,暗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之美。
    • 寻幽客自来:表示游客纷纷前来,体现出这个地方的吸引力。
    • 泉声涧分细:细腻的泉水声清晰入耳,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山色翠成堆:山的绿色层叠如堆,展现出自然的丰盈。
    • 踏破千崖雪:经历了艰难的旅程,但这并未使诗人感到疲惫。
    • 还闻一夜雷:自然的声音继续伴随,增添了一种神秘感。
    • 东林期拟结: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渴望,期待在东林寺结识朋友。
    • 卧石梦忘回:想在石上安静地入睡,忘却一切烦恼,体现了内心的宁静。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如“泉声涧分细”与“山色翠成堆”形成了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谊的期待展开,表现出一种追求宁静、寻找内心平和的情感基调,同时也体现了对山水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胜概峰头寺:体现自然和人文的和谐,象征着心灵的归宿。
  • 泉声:代表自然的声音,象征着清新与宁静。
  • 山色翠成堆:象征自然的丰盈与美丽,体现出生命的活力。
  • 千崖雪:具有坚韧与挑战的象征,反映出人生的旅程。
  • 卧石:象征着放松与宁静,反映出对安逸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林”是指什么?

    • A) 一条河
    • B) 一座寺庙
    • C) 一座山
    • D) 一片森林
  2.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 A) 爱情
    • B) 友情与自然
    • C) 战争
    • D) 历史
  3. “踏破千崖雪”所表达的意思是:

    • A) 诗人走过了许多山崖
    • B) 诗人没有走路
    • C) 诗人感到疲惫
    • D) 诗人与雪有关

答案

  1. B) 一座寺庙
  2. B) 友情与自然
  3. A) 诗人走过了许多山崖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王维的山水诗,描绘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
  • 《静夜思》:李白的名作,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林用中的《登山回》与王维的《鹿柴》都通过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对自然的热爱。但林用中的诗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友情的渴望;而王维则更多地表达了孤独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入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