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惜别)》

时间: 2025-04-29 10:05:43

门掩东风人去后,愁损燕莺心。

一朵梅花淡有春。

粉黛不忺匀。

我亦青楼成卷客,风月强追寻。

莫把恩情做弄成。

容易学行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门掩东风人去后,愁损燕莺心。
一朵梅花淡有春。粉黛不忺匀。
我亦青楼成卷客,风月强追寻。
莫把恩情做弄成。容易学行云。

白话文翻译:

门关上了,东风吹来,人已经离去,
使得燕子和莺儿的心都愁苦不已。
一朵梅花淡淡地绽放着春意,粉妆不够匀称。
我也曾在青楼中做过游子,
在风花雪月中强行追寻。
不要把恩情玩弄成游戏,
这样的事容易像行云一样轻易。

注释:

  • 门掩:门关上,表示分离的开始。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温暖与生机。
  • 愁损:伤心、忧愁。
  • 燕莺:燕子和黄莺,常用来象征春天与美好。
  • 梅花:梅花在寒冬中绽放,象征坚韧和希望。
  • 青楼:古代指妓院,常与风月有关。
  • 风月:指的是风花雪月,形容文人雅士的生活。
  • 恩情:指情感的牵连和往事的留恋。
  • 行云:像云一样漂浮不定,形容事物的变化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懋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细腻的感情和清新的语言著称。他的诗作多以咏春、惜别为主题,展现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交融。

创作背景:

《武陵春(惜别)》创作于一个春天的送别场景中,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愁苦和对往日情景的怀念。在那个时代,离别是常有之事,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反映了人们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武陵春(惜别)》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诗人在其中表现了对离别的深切感受和对春天的细腻观察。开篇“门掩东风人去后”,通过门的关闭,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离别。东风象征春天的来临,却也带来了离别的愁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情感。

接下来的“愁损燕莺心”,则通过燕子和莺儿的心情,映射出人间的离愁别绪,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离别的悲伤交织在一起的情景。“一朵梅花淡有春”中,梅花的淡雅与春天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在提醒人们即使在离别时,也有春天的希望。

诗人自述“我亦青楼成卷客”,通过自我反省,表现出自己的无奈与追寻。青楼这一意象,既是对过去生活的回顾,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结尾“莫把恩情做弄成”,则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告诫人们珍惜情感,避免将其玩弄。在诗中,诗人以情动人,以景寄情,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门掩东风人去后:门关闭,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分离,东风则隐喻春天的到来,同时也带来了离别的愁苦。
  2. 愁损燕莺心:燕子和黄莺因离别而心生忧愁,反映了春日中的悲伤气氛。
  3. 一朵梅花淡有春:梅花在春天中淡淡绽放,象征着在悲伤中的一丝希望。
  4. 粉黛不忺匀:这里的“粉黛”指的是女子的妆容,表达了一种不完美的美丽。
  5. 我亦青楼成卷客:诗人自省,曾经身在青楼,暗示自己在追求风花雪月的生活中迷失。
  6. 风月强追寻:形容诗人对风花雪月的强烈追求,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彷徨。
  7. 莫把恩情做弄成:劝告他人要珍惜情感,不要将其视作游戏。
  8. 容易学行云:表达了情感的脆弱和变化无常,像流云一样易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行云”,形象地表达了事物的变化无常。
  • 拟人:通过燕莺的心情描绘人类情感,使自然与人情交融。
  • 对仗:诗中有多处对仗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离别的愁苦和对美好过往的怀念,同时也思考了情感的珍贵与无常,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象征春天,带来温暖与生机。
  • 燕莺:春天的代表,象征美好与愉悦。
  • 梅花:象征坚韧与希望。
  • 青楼:象征风花雪月的生活,反映人们的追求与迷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门掩东风”寓意是什么?

    • A. 门开着,春风吹来
    • B. 门关闭,离别的开始
    • C. 门口有春花盛开
    • 答案: B
  2. “我亦青楼成卷客”的意思是?

    • A. 我在青楼中游玩
    • B. 我也曾迷恋风花雪月
    • C. 我是青楼的主人
    • 答案: B
  3. 诗中提到的“行云”象征什么?

    • A. 情感的稳定
    • B. 事物的变化无常
    • C. 天空的美丽
    •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梅花落》

诗词对比:

  • 《如梦令》与《武陵春(惜别)》:两诗均表现离愁,但李清照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谢懋则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人间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