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为梁万倩题方邵村画竹林书屋》
时间: 2025-01-11 15:59: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凤凰台上忆吹箫 为梁万倩题方邵村画竹林书屋
作者:徐釚 〔清代〕
筛月笼烟,拂云捎粉,琅玕环绕墙头。
正幽人睡熟,初捲帘钩。
坐拥骚茵墨宝,红尘外车马都休。
山房好,鹅溪一幅,点染清秋。
飕飕。潇湘南去,便渭川千亩,也为侬留。
更干霄戛玉,遥和书楼。
万籁萧萧静也,还舒啸醉豁眸。
难消受,百城南面,忘却閒愁。
白话文翻译
在月光筛下的烟雾中,轻轻拂动云彩,像是捎来粉色的晨曦,琅玕树环绕着墙头。此时,幽静的人已经沉睡,刚刚卷起帘子。坐在这幽雅的草地上,手中握着书法与绘画的墨宝,世俗的车马喧嚣都已经远去。山间的房子真好,鹅溪的画面,点缀着清秋的气息。微风吹拂,潇湘的水流向南,渭川的千亩美景,也为我留住。更高的天空如同玉器一般闪烁,与书楼遥遥相连。万籁俱寂,静谧之中,我放声高歌,醉意朦胧。难以消受的,是南面百城的繁华,已然忘却了那闲愁的滋味。
注释
字词注释
- 琅玕:一种美丽的植物,象征华美。
- 骚茵:指的是诗书的雅兴或书法作品。
- 拂云捎粉:形容轻柔的云彩,带着晨曦的色彩。
典故解析
- “凤凰台”:多指高雅的地方,象征着诗人的理想境界。
- “潇湘南去”:潇湘指的是湘江南岸的地区,常用于表达对美好景色的向往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釚,清代诗人,以清丽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和个人情感,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徐釚游览方邵村时,受到村中竹林书屋的启发,描绘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在自然环境中寻求宁静的心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清新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开篇“筛月笼烟,拂云捎粉”,将月光的柔美与晨曦的清新结合,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接着“坐拥骚茵墨宝”,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也暗示了他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诗中不断出现的自然意象,如“鹅溪一幅”和“潇湘南去”,让人感受到一种游离于城市喧嚣之外的宁静与清幽。
诗的后半部分,随着“万籁萧萧静”而进入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诗人不仅享受当下的宁静,还反思人生的纷扰,表达了对闲愁的超然态度。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对内心的探讨,构建出一个理想的隐逸生活图景,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筛月笼烟:月光如筛,烟雾缭绕,营造出一种朦胧的夜色。
- 拂云捎粉:轻柔的云彩仿佛带来了晨曦的色彩,象征着新的开始。
- 琅玕环绕墙头:美丽的植物环绕在墙头,增添了环境的雅致。
- 正幽人睡熟:描绘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幽人沉睡,表明世外桃源的安宁。
- 坐拥骚茵墨宝:诗人在这里享受艺术的滋养,体现出对文化的热爱。
- 红尘外车马都休:对世俗喧嚣的超脱,强调了隐逸生活的理想。
- 山房好,鹅溪一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鹅溪的画面如同一幅画。
- 飕飕:描绘微风的声音,增添诗的生动感。
- 潇湘南去:减轻了对过往的牵挂,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
- 更干霄戛玉:意象丰富,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万籁萧萧静也:说明静谧的环境让人心灵得到升华。
- 难消受,百城南面:对繁华的城市生活有一种淡淡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诗人心境结合,形成鲜明的意象。
- 拟人:通过“飕飕”表现风的轻盈与灵动,增强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山房好,鹅溪一幅”,形成整齐的韵律感,增强音乐性。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烦扰的超脱,展现了诗人追求宁静与美好内心世界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烟:象征着朦胧与神秘,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 竹林、山房:代表了自然与宁静,是诗人理想生活的寄托。
- 清秋:象征着成熟与收获,也暗示着人生的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筛月笼烟”表达了什么意境?
A. 烟雾缭绕
B. 月光柔美
C. 夜色朦胧
D. 以上皆是 -
“潇湘南去”中的“潇湘”指的是哪里?
A. 湖南
B. 湖北
C. 浙江
D. 广东 -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什么?
A. 依赖
B. 超脱
C. 迷恋
D. 忽视
答案
- D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
-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思索,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李白更倾向于思乡之情,而徐釚则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凤凰台上忆吹箫》这首诗,感受诗人徐釚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