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纵步至董氏园亭三首
作者:陈与义 〔宋代〕
槐树层层新绿生,
客怀依旧不能平。
自移一榻西窗下,
要近丛篁听雨声。
白话文翻译:
在层层新绿的槐树下,我的客居之情仍然难以平静。于是我将一张榻移至西窗之下,希望能靠近那片竹林,听听雨声。
注释:
- 槐树:一种常见的树木,象征着宁静和生机。
- 层层新绿生:形容树木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 客怀:指客人的思乡之情或内心的感慨。
- 移一榻:将一张床榻移到窗下。
- 丛篁:指竹林,写作“篁”是对竹子的雅称。
- 听雨声:享受雨声带来的宁静,体现一种闲适的心境。
典故解析:
- 董氏园亭:可能指的是董家园林,象征着雅致的环境和人生的恬淡。作者在此地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及情感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与义,字仲明,号石门,是宋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闻名。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客居他乡,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在园亭中感受自然的淡淡愁绪。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在董氏园亭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思绪。诗中“槐树层层新绿生”开篇便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既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又暗示了作者内心的纠结与思念之情。接下来的“客怀依旧不能平”则直白地表达了他在外游子对故乡的无尽思念。这种情感通过简单的语言流露出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自移一榻西窗下”一句,表现了作者想要静坐思考、倾听自然的渴望。他把榻移至窗下,靠近竹林,想要享受那竹林间的雨声,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他对环境的敏感,更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充满了清新、淡雅的气息,同时又蕴含着淡淡的哀愁和思乡之情,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槐树层层新绿生:描写槐树的生长,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客怀依旧不能平:直接表露内心的思乡之情,情感真挚。
- 自移一榻西窗下:表现了作者想要安静思考的愿望。
- 要近丛篁听雨声:通过想听雨声,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槐树与生机相联系,寓意深远。
- 对仗:如“层层新绿生”和“依旧不能平”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体现了游子的孤独与内心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槐树: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西窗:代表了一个静谧的空间,适合思考。
- 丛篁:竹林,象征着自然的安宁。
- 雨声:暗喻内心的宁静与愁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槐树层层新绿生”的意思是: A. 描述槐树的衰败
B. 描述槐树的生机勃勃
C. 描述槐树的枯萎
答案:B -
诗人将榻移至窗下的原因是: A. 想看风景
B. 想听雨声
C. 想休息
答案:B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快乐
B. 思乡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表现了游子的孤独与思考。
诗词对比:
- 《再别康桥》(徐志摩):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环境的留恋与思念,但徐志摩的语言更为奔放,而陈与义则更显淡雅与沉静。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陈与义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典文学史》:对古诗词的发展与分析有详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