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历属部留题青帝观》

时间: 2025-01-25 23:00:26

按部到天孙,因过清静轩。

山尖覆云盖,石罅迸松根。

危磴关河路,远林桑柘村。

闲邀羽人话,洞究五千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巡历属部留题青帝观
宋禧

按部到天孙,因过清静轩。
山尖覆云盖,石罅迸松根。
危磴关河路,远林桑柘村。
闲邀羽人话,洞究五千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游历过程中,路过青帝观(道教神祇青帝的庙宇)时的所见所感。诗人顺着路线来到了天孙(指高处),经过了一个清静的轩亭。远处的山尖被云层覆盖,石缝间松树的根部突兀而出。危峻的台阶连接着河流与道路,远处的树林中隐约可见桑树和柘树的村庄。诗人悠闲地邀请神仙谈话,深入探讨五千言的道理(即《道德经》等经典)。


注释:

  • 天孙:指高处,或许是指天上的神灵。
  • 清静轩:一个清幽宁静的地方,可能是道观的休息处。
  • 山尖覆云盖:山顶被云雾笼罩,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 石罅:指石头的缝隙。
  • 危磴:陡峭的台阶。
  • 桑柘:桑树和柘树,常见的树种,用于比喻乡村的自然景观。
  • 羽人:指神仙或道士。
  • 五千言:指《道德经》等道教经典,传达深奥的哲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禧是宋代的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清新、典雅,常常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体现了浓厚的道教文化氛围。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诗人游历过程中写下的,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道教哲理的探讨。青帝观作为道教的地方,象征着一种追求宁静与心灵解脱的信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象上极具表现力,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宁静。开头两句“按部到天孙,因过清静轩”便引入了诗人的游历过程,带有一种循序渐进的感觉。诗人在游历中感受到的安静与和谐,与后面描绘的大自然风光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中“山尖覆云盖,石罅迸松根”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山景,云雾缭绕,松树顽强生长,体现了自然的生机与不屈。

后半部分则转向人与自然的互动,诗人“闲邀羽人话”,表现出一种与神仙对话的悠闲态度,深入探讨哲理,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这种对话不仅是人与自然的交流,也是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反映了道教思想的深度与广度。整首诗在意境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给人以启迪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按部到天孙:按照路线来到高处,暗示诗人对自然的探索。
  2. 因过清静轩:因途经一个清静的地方,体现诗人对静谧环境的向往。
  3. 山尖覆云盖:描绘山顶被云雾覆盖的景象,增强了神秘感。
  4. 石罅迸松根:松树的根部从石缝中涌出,表现出生命的顽强。
  5. 危磴关河路:陡峭的台阶连接着河流和道路,暗示旅途的艰辛。
  6. 远林桑柘村:远处的树林中有桑树和柘树,展现出乡村的自然风光。
  7. 闲邀羽人话:轻松地邀请神仙交谈,表现出一种闲适的态度。
  8. 洞究五千言:深入探讨道教经典的内容,表现出对哲理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体验相结合,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 拟人:将自然元素(如松树)赋予生命力,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危磴关河路,远林桑柘村”,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道教思想的追求,展现了一种超然的心境和对哲学的思考,反映了人们渴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帝观:象征道教的信仰与自然的和谐。
  • 云盖:代表着神秘与高远,营造出一种超脱的氛围。
  • 松根:象征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力量。
  • 羽人:象征神秘的存在,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对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清静轩”指的是: a. 一个热闹的地方
    b. 一个安静的地方
    c. 一个繁华的市集

  2. 诗人希望与谁交谈? a. 人类
    b. 羽人(神仙)
    c. 自然

  3. “远林桑柘村”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乡村的自然风光
    b. 繁华的都市
    c. 斗争的场景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by 王维:同样表现对自然的向往与哲理的探讨。
  • 《静夜思》 by 李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内心的情感。

诗词对比

  • 《巡历属部留题青帝观》与《山中问答》:两者都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山中问答》更侧重于哲理的探讨,而《巡历属部留题青帝观》则更强调道教文化的影响。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道教文化与中国诗歌》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