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膺乾兴运》

时间: 2025-01-10 21:52:05

膺乾兴运,辰火正心房。

宗祀继文王。

典容希阔成昭备,彬郁晖光。

因心崇孝申郊侑,内外罄斋庄。

神灵欢嘉昌绵瓞,受福介无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膺乾兴运,辰火正心房。
宗祀继文王。
典容希阔成昭备,
彬郁晖光。
因心崇孝申郊侑,
内外罄斋庄。
神灵欢嘉昌绵瓞,
受福介无疆。

白话文翻译:

承受天命,兴旺运势,正如辰火照亮心房。
宗庙祭祀延续文王的德业。
典雅的形象广阔而辉煌,
生机勃勃,光辉四射。
因心中崇尚孝道,恭敬地在郊外祭奠,
内外都恭敬地斋戒庄重。
神灵欢喜,昌盛绵延,
享受的福气无穷无尽。

注释:

  • :承受,接受。
  • :代表阳刚之气,象征天。
  • 辰火:指五行中的火,象征光明和活力。
  • 宗祀:祭祀祖先。
  • 文王:周文王,周朝的开创者,因其德行受到后世尊崇。
  • 彬郁:形容繁荣昌盛。
  • :恭敬地奉上。
  • 无疆:没有边际,形容福气无限。

典故解析:

  • 文王:周文王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君,开创了周朝,奠定了周朝的基础,后世对他的尊崇使得其在祭祀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 辰火:在五行中,火代表着光明、热情与活力,常用来象征积极向上的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本诗的作者为佚名,属于宋代诗人。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诗词创作繁荣,许多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著称。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宋代,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祖先的崇敬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尤其是在祭祀仪式和对先贤的追思中,表达了对于家国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导引·膺乾兴运》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古诗,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将天命、家族、宗教与个人修养紧密结合。开篇以“膺乾兴运”点明主题,强调对天命的承受与顺应,表现出一种敬畏自然与天命的态度。接着提到“宗祀继文王”,引出对先贤的崇敬,显示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家族历史的传承意识。

整首诗的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意象鲜明。通过“典容希阔成昭备,彬郁晖光”,诗人描绘出一种理想中的精神境界,生动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之间的和谐关系。特别是在“因心崇孝申郊侑”中,表达出对孝道的重视,强调了内心的修养与外在的行为规范。

最后,诗人以“神灵欢嘉昌绵瓞,受福介无疆”作为结尾,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愿,给人以希望与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膺乾兴运:承受天的使命,兴旺运势,强调顺应天意的重要性。
  2. 辰火正心房:辰火象征光明,映照心灵,暗示内心的明亮与正直。
  3. 宗祀继文王:强调祭祀祖先,延续文王的精神与德行。
  4. 典容希阔成昭备:形容祭祀仪式庄重而宽广,体现出对传统的尊重。
  5. 彬郁晖光:生机勃勃,光辉四射,象征繁荣与希望。
  6. 因心崇孝申郊侑:出于对孝道的崇尚,恭敬地祭奠,表现出对家族的责任感。
  7. 内外罄斋庄:内外的斋戒与庄重,显示出对神灵的尊重。
  8. 神灵欢嘉昌绵瓞:神灵欢喜,国运昌盛,象征着希望的延续。
  9. 受福介无疆:享受无尽的福气,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辰火”比作心灵的光明,形象地表达内心的明亮。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讲究对仗工整,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手法,增强了诗的气势和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天命、孝道和文化传承的探讨,展现了对传统的敬重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是一篇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然法则与命运。
  • :象征光明与生命力,代表希望与未来。
  • 文王:象征智慧与德行,代表先人的精神。
  • 神灵:象征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与敬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膺”字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 A. 承受
    • B. 给予
    • C. 逃避
  2. 诗中提到的“文王”指的是谁?

    • A. 周朝的开创者
    • B. 汉朝的名将
    • C. 唐朝的诗人
  3. “因心崇孝”中,崇孝的意思是?

    • A. 崇尚孝道
    • B. 反对孝道
    • C. 无所谓

答案:

  1. A. 承受
  2. A. 周朝的开创者
  3. A. 崇尚孝道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探讨思乡与亲情,展现对父母的思念。
  • 《登高》(王之涣):体现人生哲理与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对比:

  • 《游子吟》(孟郊):同样表达孝道,但更侧重于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和感激。
  • 《春望》(杜甫):描写国家与家族的苦难,呈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选读》
  • 《中国古代诗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