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罗袄(大石秋悲)》
时间: 2025-01-10 23:08: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罗袄(大石秋悲)
作者: 周邦彦 〔宋代〕
画烛寻欢去,羸马载愁归。
念取酒东垆,尊罍虽近,
采花南浦,蜂蝶须知。
自分袂天阔鸿稀,
空怀梦约心期。
楚客忆江蓠,
算宋玉未必为秋悲。
白话文翻译:
在蜡烛下寻找欢娱,疲惫的马儿驮着愁苦归来。
想起在东垆喝酒,虽然酒杯不远,
在南浦采花,蜜蜂和蝴蝶也该知道。
自认为与天涯海角的鸿雁稀疏分离,
徒然怀念那梦中的约定和心中的期盼。
楚国的客人回忆起江边的蓠草,
想想宋玉未必也只是秋天的悲伤。
注释:
字词注释:
- 画烛:即点燃的蜡烛,用以照明和营造气氛。
- 羸马:瘦弱的马,象征疲惫和无奈。
- 东垆:地名,指东边的酒家,象征饮酒的场所。
- 尊罍:酒器,指盛酒的容器。
- 采花:采摘花朵,通常与爱情、愉悦相关。
- 南浦:指南边的渡口或河岸,常与美景和离别相联系。
- 鸿稀:鸿雁稀少,象征远离和孤独。
- 楚客:楚国的客人,通常指流亡或在外的游子。
- 江蓠:江边的蓠草,象征怀旧和思念。
典故解析:
- 宋玉:指战国时期的诗人,代表了楚辞中的感伤情怀。诗中提到宋玉,暗示秋天的悲伤并不只属于他,传达出更广泛的情感共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北宋词人,以其词风清丽婉约著称,擅长描写女性的细腻情感和生活场景。他的作品广泛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北宋时期,那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常在忧愁与孤独中寻求情感的寄托。诗中反映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交织,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失去的惋惜。
诗歌鉴赏:
《红罗袄》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种深刻的孤独感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诗的开头“画烛寻欢去”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场景,然而紧接着的“羸马载愁归”则突显了回家的沉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生活的无奈和忧愁,也表现了对欢愉的渴望与追求。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念取酒东垆,尊罍虽近”表达了对饮酒的期待,却又因“采花南浦,蜂蝶须知”而感到孤独,似乎在告诫自己即使身边有美丽的花景和嬉戏的蜂蝶,也无法掩盖内心的忧愁与失落。最后的“楚客忆江蓠”则引出了对故乡的思念,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蜡烛、马、酒、花、鸿雁等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淡淡的伤感和对往昔的反思。作者用丰富的情感与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面临的孤独与无奈,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画烛寻欢去:在蜡烛的光辉下,寻找欢乐,暗示诗人的生活追求。
- 羸马载愁归:疲惫的马驮着愁苦返回,象征生活的沉重与不易。
- 念取酒东垆:回忆在东边酒家喝酒的快乐,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 尊罍虽近:酒杯虽近,但心中却是远离的孤独。
- 采花南浦,蜂蝶须知:在南边的河岸上采花,蜜蜂和蝴蝶也应当知道这段情感。
- 自分袂天阔鸿稀:自己觉得与远方的鸿雁一样稀疏,暗示与他人的距离。
- 空怀梦约心期:徒然怀念梦中的约定和心中的期盼,表现出无奈与失落。
- 楚客忆江蓠:楚国的客人回忆起江边的蓠草,表达对往事的怀念。
- 算宋玉未必为秋悲:即使宋玉的作品也未必全是秋天的悲伤,暗示情感的复杂与多样性。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寻欢”和“载愁”形成对比,增强情感的冲突。
- 比喻:用“羸马”比喻疲惫的人生和心情。
- 拟人:将蜂蝶赋予知晓的能力,表达人与自然的联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反映了孤独、忧愁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与感慨,情感基调复杂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画烛:象征温暖的情感与追求。
- 羸马:象征生活的艰辛与疲惫。
- 酒:象征欢乐与逃避现实的方式。
- 南浦:象征美好与回忆的地方。
- 鸿:象征远离与孤独。
- 江蓠:象征怀旧和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羸马”象征什么?
- A) 欢乐
- B) 疲惫
- C) 美好
- D) 远离
-
“念取酒东垆”中的“东垆”指的是哪里?
- A) 北边
- B) 南边
- C) 东边的酒家
- D) 西边的山
-
“楚客忆江蓠”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欣
- B) 怀念
- C) 愤怒
- D) 喜悦
答案:
- B) 疲惫
- C) 东边的酒家
- B) 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往事的追忆与情感的细腻。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意象表达思念与孤独。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别》:两者都涉及离别与思念,但《红罗袄》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感受,而《送别》则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周邦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