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 南剑双溪楼》

时间: 2025-01-26 23:42:24

片帆何太急。

望一点须臾,去天咫尺。

舟人好看客。

似三峡风涛,嵯峨剑戟。

溪南溪北。

正遐想、幽人泉石。

看渔樵、指点危楼,却羡舞筵歌席。

叹息。

山林钟鼎,意倦情迁,本无欣戚。

转头陈迹。

飞鸟外,晚烟碧。

问谁怜旧日,南楼老子,最爱月明吹笛。

到而今、扑面黄尘,欲归未得。

意思解释

瑞鹤仙 南剑双溪楼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片帆何太急。望一点须臾,去天咫尺。舟人好看客。似三峡风涛,嵯峨剑戟。溪南溪北。正遐想幽人泉石。看渔樵指点危楼,却羡舞筵歌席。叹息。山林钟鼎,意倦情迁,本无欣戚。转头陈迹。飞鸟外,晚烟碧。问谁怜旧日,南楼老子,最爱月明吹笛。到而今扑面黄尘,欲归未得。

白话文翻译:

这片小帆怎么会开得那么急呢?我望着那一点点的帆影,离天似乎只有咫尺之遥。船夫可真是喜欢看客人,就像三峡的风涛一样,峭拔得犹如剑戟。溪南溪北,正沉浸在对幽人泉石的遐想中。看着渔夫和樵夫指点着那危楼,心中却羡慕他们的舞筵歌席。叹息啊,山林中的钟鼎声,意兴已然疲倦,情感也随之迁移,早已没有欢欣和忧戚。转过头去,看到的只是往日的痕迹。飞鸟之外,晚烟弥漫,青碧的天空中问谁还会怜惜那旧日时光。南楼的老者,最喜欢在明月下吹笛。如今却扑面而来的是黄尘,想要归去却未能如愿。

注释:

字词注释:

  • 片帆: 一叶小舟。
  • 须臾: 片刻。
  • 咫尺: 比喻非常近的距离。
  • 舟人: 船夫。
  • 三峡: 指长江三峡。
  • 剑戟: 比喻山峰的险峻。
  • 渔樵: 渔夫与樵夫。
  • 危楼: 高耸的楼阁。
  • 舞筵歌席: 舞蹈宴席,指欢乐的聚会。

典故解析:

  • 三峡: 指长江的三峡,象征险峻与壮丽。
  • 月明吹笛: 反映了诗人对清静悠闲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曾参与抗金斗争。他的诗词多表达豪情壮志和对家国的关怀,风格豪放。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辛弃疾旅途之中,描绘了他在双溪楼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瑞鹤仙 南剑双溪楼》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意象的词作,展现了辛弃疾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开篇以“片帆何太急”引入,揭示了诗人对船只急速行驶的疑惑,象征着人生旅途的匆忙与无奈。接着,他描绘了舟人和三峡的壮阔,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与人事的渺小。

随着词意的深入,诗人转向自身的感受,表现出对往昔清幽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问谁怜旧日”一句,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与孤独。最后,虽然他依旧怀抱着对月明吹笛的向往,但扑面而来的黄尘似乎又将他的理想现实化为泡影,突显出生活的残酷与奔波的无奈。

整首词在意象构建上,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描写与人文情怀相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却又充满诗意的氛围。辛弃疾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片帆何太急: 质疑小舟行驶的急促,暗示人生的匆忙。
  2. 望一点须臾,去天咫尺: 远望小帆,似乎离天很近,表现出对距离的感知。
  3. 舟人好看客: 船夫善于观察乘客,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4. 似三峡风涛,嵯峨剑戟: 比喻自然的险峻,增强了壮阔感。
  5. 溪南溪北: 描述自然环境,营造出诗意的氛围。
  6. 正遐想幽人泉石: 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7. 看渔樵指点危楼: 目睹渔樵的生活,反思自己的处境。
  8. 却羡舞筵歌席: 对欢愉生活的羡慕与渴望。
  9. 叹息。山林钟鼎,意倦情迁: 表达对往昔的怀念与现实的无奈。
  10. 飞鸟外,晚烟碧: 描绘出自然的宁静与辽阔。
  11. 问谁怜旧日: 质问谁还会怀念过去的美好。
  12. 南楼老子,最爱月明吹笛: 怀念清静的生活。
  13. 到而今扑面黄尘,欲归未得: 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归属感的缺失。

修辞手法:

  • 比喻: “似三峡风涛,嵯峨剑戟”将自然景观比作剑戟,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
  • 拟人: “舟人好看客”赋予舟人以情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 词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片帆: 代表人生的旅途,象征着孤独与匆忙。
  2. 三峡: 象征壮丽与险境,暗示人生的波折。
  3. 月明: 代表清静、悠闲的生活向往。
  4. 黄尘: 象征现实的纷扰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片帆”指什么?

    • A. 大船
    • B. 小舟
    • C. 货船
  2. “问谁怜旧日”中的“怜”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怀念
    • B. 忘记
    • C. 仇恨
  3. 诗人最爱在何时吹笛?

    • A. 黄昏
    • B. 月明
    • C. 清晨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辛弃疾
  •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 苏轼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瑞鹤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对往昔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但辛弃疾更侧重于豪情壮志,李清照则更显细腻柔情。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集》
  • 《宋词三百首》
  • 《唐宋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