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院萧萧里,微风度碧栏。
怀人花共瘦,踏月影同寒。
砧杵敲何急,衾裯梦觉单。
长吟非有恨,只怕听更残。
白话文翻译:
在竹林的院子里,竹子轻轻摇曳,微风轻拂过碧绿的栏杆。我思念的人与花儿一样憔悴,月光下的影子也显得冷清。砧板和杵声敲打得急促,床上的被褥也让我在梦中感到孤单。长声吟唱并不是因为有怨恨,只是害怕再听到更为悲凉的声音。
注释:
- 萧萧:形容竹子摇曳的声音,或指风声。
- 碧栏:绿色的栏杆,这里指竹子或竹制的栏杆。
- 怀人:思念他人,通常指爱人或亲友。
- 瘦:这里不仅指花朵的凋零,也暗指思念的心情。
- 砧杵:指用来捣药或加工食品的工具,象征日常生活的琐事。
- 衾裯:指被褥,这里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孤单。
- 长吟:长时间地吟唱,表达一种情感的发泄。
典故解析:
此诗中的“砧杵”可能与古人日常生活的忙碌有关,表明诗人对平凡生活的反思。诗人通过日常琐事的描写,反映出对情感的深切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辉,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以抒情见长,尤其在表达思念与孤独方面颇具独特的视角。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秋天,正值思念之际,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某个特定人或情感的怀念。在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中,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歌鉴赏:
《秋吟》是一首浓缩了诗人细腻情感的作品,展现了清秋时节的萧瑟与思念的复杂情感。开篇描绘了竹院的宁静和微风的拂动,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诗人以“怀人花共瘦”引入思念的主题,似乎在表达对远方人的惦念与苦楚。竹院的萧瑟与思念的情愫交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砧杵敲何急”一句不仅传达了日常生活的节奏,还暗示了诗人在这份忙碌中依旧无法摆脱对思念的牵挂,给人以深思。最后两句,诗人表明自己吟唱不是因为怨恨,而是对悲凉音调的恐惧,展现出对情感深邃的理解与剖析。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清代诗人细腻的感受力及对生活的哲理思考,给读者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院萧萧里:竹林院子里,竹子在微风中轻声摇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萧瑟的氛围。
- 微风度碧栏:微风轻轻拂过绿色的栏杆,进一步渲染出秋日的清冷感。
- 怀人花共瘦:思念的人和花儿一样憔悴,借花来比喻自己的心境,表达对情感的无奈。
- 踏月影同寒:月光下的影子也显得冷清,暗示孤独与幽怨。
- 砧杵敲何急:日常生活的声音,象征着生活的琐碎与急促,反映出内心的焦虑。
- 衾裯梦觉单:被褥轻薄,梦中孤单,进一步强调内心的孤独感。
- 长吟非有恨:长声吟唱并非出于怨恨,表明诗人对情感的深刻思考。
- 只怕听更残:害怕再听到更悲凉的声音,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的无力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怀人花共瘦”将思念比作花的凋零,形象生动。
- 拟人:竹子的摇曳声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砧杵敲何急”,展现了严谨的对仗工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竹院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人的思念与孤独,以及对生活琐事的无奈,展现出深切的情感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院:象征宁静与清冷,代表诗人内心的孤独。
- 微风:象征轻柔与温暖,反映出生活的细腻。
- 怀人:思念的情感,代表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 砧杵:象征日常生活的琐碎,暗示对生活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竹院萧萧里”描绘的是怎样的环境?
- A. 热闹的市集
- B. 宁静的竹林
- C. 繁华的街道
-
“怀人花共瘦”中的“花”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爱好
- B. 诗人思念的人
- C. 诗人心中的愿望
-
诗人通过“砧杵敲何急”想表达什么?
- A. 对生活的享受
- B. 对繁忙生活的无奈
- C.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冯唐的《秋思》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现对孤独与思念的情感,但更加豪放不羁,而《秋吟》则显得细腻柔和。
- 杜甫《月夜忆舍弟》:有相似的思乡情怀,但杜甫更侧重于家国情怀,《秋吟》则更专注于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