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李流谦的《再次才夫韵二绝》:
木生殊不愿青黄,
雨露根深无有乡。
台省从渠登衮衮,
未妨老子卧胡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树木生长不愿意经历青黄的变化,雨水和露水滋润着根深的植物却没有故乡。虽然在台省的官职是光鲜的,却不妨碍我在胡床上悠然自得地休息。
注释:
- 木生:木指树木,生意为生长。
- 殊不愿:特别不愿意,这里指树木不愿意经历青黄变化的痛苦。
- 青黄:指植物的青涩和成熟,暗喻成长的艰辛。
- 雨露:指雨水和露水,象征滋润和养分。
- 根深:意指扎根深厚,有基础。
- 台省:指官职,特指台和省两级的官职。
- 衮衮:形容官服华丽,意指地位显赫。
- 胡床:一种床榻,暗喻闲适的生活。
典故解析:
- 老子:指道家创始人老子,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 胡床: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象征隐逸和闲适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流谦,宋代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脱俗,反映了文人对官场的冷漠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李流谦的隐居生活中,表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然、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李流谦的《再次才夫韵二绝》通过对树木生长的描绘和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木生殊不愿青黄”以树木的生长为喻,表达了他对人生起伏的无奈。树木的青黄变化象征着人生的艰辛与困惑,正如诗人所经历的官场风波与个人理想之间的矛盾。
“雨露根深无有乡”则进一步表达了这种无奈,尽管雨露滋润着树木,却没有归属感。在这一句中,诗人展现了对生活根基的深刻思考,暗示即使有外在条件的滋养,内心的空虚与孤独依然存在。
后两句“台省从渠登衮衮,未妨老子卧胡床”则将对官职的反思推向高潮,诗人虽然身处高位,身着华丽的官服,但内心却渴望隐逸的生活,宁愿像老子那样安然自得地享受悠闲。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讽刺意味,深刻揭示了官场的虚伪与内心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木生殊不愿青黄”:树木生长不愿意经历青涩与成熟的痛苦。
- “雨露根深无有乡”:虽然根基扎得深,但却没有归属感。
- “台省从渠登衮衮”:在台省做官,虽然地位显赫。
- “未妨老子卧胡床”:却不妨碍我选择闲适的生活。
-
修辞手法:
- 比喻:“木生”比喻人生的艰辛。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冷漠与对自然、闲适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木生:象征生命的艰辛与成长的压力。
- 雨露:象征外在环境对内心的滋养。
- 台省:象征官场的繁华与虚荣。
- 胡床:象征隐逸的生活态度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木生殊不愿青黄”中“青黄”指的是什么?
A. 成熟与衰败
B. 青涩与成熟
C. 生长与枯萎
D. 繁荣与凋零 -
诗中提到的“台省”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官职
C. 一种家具
D. 自然景观 -
诗人希望过上怎样的生活?
A. 奋斗拼搏的生活
B. 享受闲适的生活
C. 追求名利的生活
D. 追求权力的生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别业》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李流谦与陶渊明的诗作同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李流谦更多地将官场的虚伪与个人的理想结合在一起,而陶渊明则更专注于自然与自我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李流谦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