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杖》
时间: 2025-01-23 23:27: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番禺杖
作者: 王恽〔元代〕
异种来番国,知名自老坡。
杖才任操倚,节目喜摩挲。
尺度天然足,柑黄气色和。
奇姿含海雾,孤植映江沱。
物眇离乡贵,材稀审实讹。
声音铿爪甲,鳞介讶鲛鼍。
鞭驭真雷策,批亢格鲁戈。
重轻欣得所,长短称闲拖。
扶老携行便,持危得力多。
金蛇僵自劲,鲐背痒忘苛。
不自浮槎使,来从老伏波。
见归情郑重,未许老婆娑。
入手嗟神物,传看骇玉柯。
支颐看月出,横膝伴诗哦。
选胜寻泉石,穷幽入薜萝。
有时儿女触,却恐鬼神呵。
盖节空筇竹,神锋黯太阿。
笑挥堪解虎,静倚可降魔。
灵寿轻无赖,梅条皱可捼。
花藤昏玳晕,斑点惨湘娥。
桃竹那能比,桃榔未足歌。
望尘甘却立,敛迹总无过。
用舍时当审,敲撞责果何?
更防雷雨夜,冲屋学陶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来自异国的杖,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杖的喜爱与珍视。杖的材质和色泽都很特别,似乎蕴含着海洋的气息,孤独地生长在江边,显得格外珍贵。诗中提到,杖的声音如同铿锵的甲壳,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它不仅可以帮助老人行走,甚至能让人在危险中获得支持。
诗人通过对杖的细致描写,表现了对物质的珍惜和对生活的感悟。尽管身在异乡,诗人却在杖中感受到了一种归属感,情感层次丰富,表现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
注释:
- 异种:不同的种类,这里指来自外地的物品。
- 杖:手杖,作者用以表达人生的支持与依靠。
- 金蛇:比喻杖的灵活和坚固。
- 神锋:杖的锋利与灵巧。
- 陶梭:指陶渊明,强调陶渊明的隐逸生活与自然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恽,元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诗人可能在旅途中,亲历异国风情,因而赋予杖以丰富的情感与象征,展示了对异乡文化的感悟与思索。
诗歌鉴赏:
《番禺杖》以杖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简单但充满哲理的生活场景。诗中所描绘的杖,不仅是生活中的工具,更是诗人心灵的寄托。通过对杖的细致刻画,作者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杖的材质、色泽与声音,都在诗中被赋予了生命,仿佛在与作者对话。
诗的结构松弛而自然,情感真挚而深厚,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人生态度。尤其在描写杖的过程中,诗人通过对杖的使用场景描绘,传达出一种对时间与生命的思考,反映出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哲学。
同时,诗中隐含的对比与反思,如杖的坚固与人类的脆弱,生活的安逸与自然的狂暴,均为诗的情感基调增添了丰富的层次,使得这首诗不仅具备了艺术价值,也蕴含了深刻的生活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异种来番国,知名自老坡:不同的物种传入异国,从老坡开始就已经有了名声。
- 杖才任操倚,节目喜摩挲:手杖自由地操控与倚靠,使用时的细腻与舒适让人愉悦。
- 尺度天然足,柑黄气色和:杖的大小恰到好处,色泽如柑橘般和谐。
- 奇姿含海雾,孤植映江沱:独特的姿态仿佛包裹着海的雾气,孤独地矗立于江边。
- 物眇离乡贵,材稀审实讹:物品在外乡显得珍贵,材料稀少需仔细辨别其真伪。
- 声音铿爪甲,鳞介讶鲛鼍:杖的声音铿锵如爪,似乎令水中的生物惊讶。
- 鞭驭真雷策,批亢格鲁戈:挥动杖如同驾驭雷电,力量感十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杖比作自然的力量,表现其重要性。
- 拟人:赋予杖以生命,使其能与人产生互动。
- 对仗:在句式上形成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在生活中寻求支持与依靠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杖:象征人生的支持与依靠。
- 江:代表自然的广阔与人生的旅程。
- 海雾:暗示神秘与未知,象征着生活中的挑战与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番禺杖》中的“杖”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支持
- B. 旅行的工具
- C. 自然的力量
- D. 生命的结束
-
诗中提到的“金蛇”是用来比喻什么?
- A. 杖的坚固
- B. 自然的灵活
- C. 诗人的心情
- D. 生活的挑战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王恽的《番禺杖》与杜甫的《登高》都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体的心灵感悟,而后者则表现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恽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
- 《山水诗的美学价值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