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宋君见诒之作》

时间: 2025-01-24 12:59:22

非才衰晚玷恩荣,假节西来镇锦城。

远慕文翁兴旧学,窃希何武见诸生。

银袍冉冉朝先圣,玉树森森识众英。

传道喜将师席正,尚称官阀礼为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非才衰晚玷恩荣,假节西来镇锦城。
远慕文翁兴旧学,窃希何武见诸生。
银袍冉冉朝先圣,玉树森森识众英。
传道喜将师席正,尚称官阀礼为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我对才华的自谦和对恩荣的感激。虽然年华已晚,才华不再,但仍借着节令的到来,来到了这座繁华的城市。我远远仰慕文翁(指古代的孔子),希望能恢复传统的学问,渴望能像何武那样汲取知识。身穿银袍,朝拜先圣,像玉树般挺拔,识别众多的英才。传授道理时喜悦地坐在讲席上,仍然认为官阀的礼节是轻浮的。

注释:

  • 非才:指自己没有才华。
  • 衰晚:年纪渐长,才华逐渐衰退。
  • :玷污,损害。
  • 假节:借助节日,指诗人借助节日来表达情感。
  • 文翁:指的是古代文人,强调对文化的崇敬。
  • 何武:历史人物,代表学习的渴望。
  • 银袍:指文人所穿的袍服。
  • 先圣:指孔子等古代圣人。
  • 传道:传授学问。
  • 官阀礼:指官员的礼节,这里指的是对礼节的轻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绛(约1040年—1123年),字孟谏,号少岳,宋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俊逸、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于描写人情世态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对传统文化的推崇与复兴时期,韩绛在此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古代文化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礼节的淡漠态度,反映了他对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语调的温和,自谦的语气,展现了韩绛对传统文化的崇敬和对教育的热爱。他在诗中将自己比作文翁和何武,表达了对古代名人的向往,同时表现出对学习的渴望与尊重。尽管时光荏苒,才华不再,作者依然抱有对学问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宁静的心态。

诗中“银袍冉冉朝先圣,玉树森森识众英”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身为士人的风范和对先贤的敬仰,借用银袍和玉树的意象,突出了作者的气度与品格。最后一句“尚称官阀礼为轻”,则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表达了他对学问和精神追求的重视,显得尤为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非才衰晚玷恩荣:自谦才华不济,年纪已大,心中愧疚。
  2. 假节西来镇锦城:借着节日的机会,来到繁华的城市。
  3. 远慕文翁兴旧学:仰慕古代文人,希望复兴传统文化。
  4. 窃希何武见诸生:渴望学习知识,像何武那样博学。
  5. 银袍冉冉朝先圣:身着银袍,朝拜圣人,表现士人风范。
  6. 玉树森森识众英:像玉树般挺拔,能够识别众多英才。
  7. 传道喜将师席正:传授学问时感到喜悦,坐在讲席上。
  8. 尚称官阀礼为轻:认为官场的礼节显得轻浮,不足为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袍”比喻文人身份,“玉树”比喻品德高尚。
  • 对仗:诗句的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反语:对官阀礼的轻视,反映出作者的真实态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官场礼节的批判,展现了士人的高洁品德与追求理想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袍:象征士人的身份与尊严。
  • 玉树:象征高洁与才华。
  • 先圣:象征传统文化的代表,孔子等圣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非才衰晚”是什么意思?
    A. 表示才华出众
    B. 表示才华不济,年纪已大
    C. 表示才华正盛
    D. 表示年纪轻轻

  2. “传道喜将师席正”中“师席”指的是什么?
    A. 学校
    B. 讲台
    C. 官位
    D. 书房

  3. 诗中对官阀礼的态度是?
    A. 崇敬
    B. 轻视
    C. 中立
    D. 欢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韩绛的“奉酬宋君见诒之作”苏轼的“水调歌头”,两者都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但韩绛更强调个人的学习与修养,苏轼则更多体现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韩绛的生平传记及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