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虚斋池荷》
时间: 2025-04-29 04:32: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道人埋瓮作新塘,胸次五湖波渺茫。
太华移根聊戏剧,洄池分种不寻常。
冰壶夜浸绿荷露,玉鉴晚吹红藕香。
可待秋风莲子熟,会乘一叶泛沧浪。
白话文翻译:
一个道人把瓮埋在地里,开辟出一片新池塘,心怀如五湖般的广阔与渺茫。
太华山的根移植到这里,倒也可以玩玩戏剧,池水分开种植的方式不同寻常。
在冰冷的壶里,夜晚浸润着绿色的荷花露水,傍晚轻风吹拂着红色藕的香气。
等到秋风吹来,莲子成熟,我会划着一叶扁舟,漂浮在广阔的水面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埋瓮:把陶瓮埋入土中,通常指隐秘或埋藏。
- 五湖:泛指广阔的湖泊,这里比喻心胸宽广。
- 太华:指太华山,可能是指山的根部。
- 洄池:池水回旋流动,分开种植的方式。
- 冰壶:比喻清凉的水,装载着荷露。
- 玉鉴:比喻镜子,反射出红藕的香气。
- 莲子:莲花的种子,象征成熟与收获。
- 沧浪:大海的波浪,形容水的广阔。
典故解析:
- “太华”常指名山,象征高洁与隐逸的生活。“莲子熟”则与古代诗词中对秋天丰收的期待有关,常用以表达对未来的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冲渊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观和隐士的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常有哲理思考。他的作品往往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静谧的时刻,诗人通过描绘池塘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出他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本诗构建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水乡画面。从“埋瓮作新塘”开始,诗人以道人形象引入,暗示一种简单而隐逸的生活方式。接着,诗人描绘了池塘的独特生态,展现出自然的多样性和奇特之处。“冰壶夜浸绿荷露,玉鉴晚吹红藕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荷花的芬芳,仿佛让人感受到那份清凉和幽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热爱。
而最后两句“可待秋风莲子熟,会乘一叶泛沧浪”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秋风象征着丰收与成熟,诗人在这里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追求自由的心志。这种情感的流露,结合自然意象,使得整首诗既有清新的自然风光,又蕴含深厚的人生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道人埋瓮作新塘:道人通过埋瓮的方式创造出新池塘,暗示了简朴的生活与自然的亲近。
- 胸次五湖波渺茫:以五湖比喻广阔的胸怀,展现诗人内心的渺小与自然的浩瀚。
- 太华移根聊戏剧:太华山的根移植到此,表明自然的戏剧性和变化。
- 洄池分种不寻常:池水的流动与种植的方式不同寻常,暗示了自然的奇特与诗人的独特视角。
- 冰壶夜浸绿荷露:夜晚的凉意,荷花的露水,传达出一种静谧与清凉。
- 玉鉴晚吹红藕香:晚风吹拂,红藕的香气弥漫,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感知。
- 可待秋风莲子熟:期待秋风到来,莲子成熟,象征着丰收的希望。
- 会乘一叶泛沧浪:乘着一叶扁舟,漂浮于广阔的水面,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胸次五湖”比喻心胸广阔。
- 拟人:如“晚吹红藕香”,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冰壶夜浸”与“玉鉴晚吹”,形成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由与宁静的生活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花:象征纯洁与美好。
- 莲子:象征丰收与希望。
- 秋风:象征成熟与变化。
- 水波:象征自由与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用什么比喻来形容自己的胸怀?
A. 大海
B. 五湖
C. 高山 -
诗中提到的“可待秋风莲子熟”意为?
A. 期待秋天的到来
B. 期待丰收的时刻
C. 期待自由的生活 -
诗中哪一句描绘了池塘的独特生态?
A. 冰壶夜浸绿荷露
B. 太华移根聊戏剧
C. 道人在埋瓮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同样描绘自然与人生哲理。
- 李白的《庐山谣》:展现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自由的精神。
诗词对比:
- 徐冲渊与陶渊明的作品都体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徐冲渊更注重自然的细致描绘,而陶渊明则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解析》
- 《徐冲渊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