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题明叶绸鸳鸯梦传奇崇祯丙子刻本》
时间: 2025-01-27 03:48: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英宪传经,光威联句。一家词赋堪千古。谁知中女更多才,铜驼别有伤心处。紫玉成烟,红箫未谱。一痕断砚留眉妩。仙盟佛证总无聊,薰风独据珊瑚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英宪(指英才)传承经典,光威(指光辉的威名)相互交织,仿佛一家人创作的词赋可以流传千古。然而,谁能想到这位才女的才华更为出众,她的内心却藏有伤痛。紫玉化作烟雾,红箫尚未谱写乐曲,似乎留下了断砚的痕迹,映衬出她的妩媚。神仙的盟约和佛的证言都显得无聊,只有薰风独自依偎在珊瑚树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英宪:指有才华的人,通常指英俊或有才德的人。
- 光威:光辉的威名,形容声望显赫。
- 中女:指优秀的女性,才华出众的女子。
- 铜驼:古代指代离别,象征伤感。
- 紫玉:象征美好而珍贵的事物,化作烟雾暗示虚幻。
- 红箫:用来比喻音乐或情感的表达。
- 断砚:形容诗人的才情与苦闷。
- 仙盟佛证:指神秘的誓言与承诺,表明一种无聊而空虚的状态。
- 薰风:温暖的春风,象征柔和的情感。
典故解析:
- 紫玉成烟:紫玉通常象征着美丽和珍贵,成烟则暗指美好的事物易逝。
- 铜驼:出自古诗,表示离别的感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廷式(生卒年不详),字子昊,号隐白,清代著名诗人,擅长词赋,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歌往往情感细腻,富有浓厚的文人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崇祯年间,当时社会动荡,文人对生活的感悟更加深刻,诗中流露出对才女的赞美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展现了文廷式对才女的赞美与对人世间情感的深刻思考。首句中提到的“英宪传经,光威联句”,展示出文人之间的交流与传承,突显了文化的延续性;而接下来的“谁知中女更多才”则将目光转向女性,尤其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忽视的才华女性,诗人用“铜驼别有伤心处”表达了对她们心灵深处孤独与伤感的同情。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中的“紫玉成烟,红箫未谱”通过色彩和声音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缥缈的美感,仿佛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无奈。结尾的“仙盟佛证总无聊,薰风独据珊瑚树”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虚无承诺的失落感,薰风与珊瑚树的意象,进一步烘托出一种淡淡的孤独与无聊。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文廷式对女性才华的赞美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清代文人的情怀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英宪传经,光威联句。”——描述了文人之间的经典传承与影响。
- “一家词赋堪千古。”——强调了共同创作的成就,足以流传千古。
- “谁知中女更多才,”——转向女性,强调她们的才华与价值。
- “铜驼别有伤心处。”——用“铜驼”暗示离别和伤感。
- “紫玉成烟,红箫未谱。”——以紫玉和红箫描绘美好而虚幻的事物。
- “一痕断砚留眉妩。”——用“断砚”象征才情的苦闷。
- “仙盟佛证总无聊,”——神秘的誓言显得空洞无物。
- “薰风独据珊瑚树。”——表现孤独,薰风与珊瑚树形成鲜明对比,深刻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紫玉成烟”象征虚幻的美好。
- 对仗:如“英宪”“光威”,展示了对称与和谐。
- 拟人:如“薰风独据”,赋予风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女性才华的赞美及对人世间情感的思考,表现出才女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玉:象征珍贵与美好,传达出一种虚幻的美。
- 红箫:代表音乐与情感,暗示未能表达的情感。
- 铜驼:象征离别与伤感。
- 薰风:温暖的春风,象征柔和的情感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铜驼”象征什么?
- A. 美好
- B. 离别与伤感
- C. 喜悦
- D. 繁荣
-
“紫玉成烟”中的“紫玉”象征的是?
- A. 财富
- B. 美好而虚幻的事物
- C. 权力
- D. 忍耐
-
诗中提到的“薰风”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冷酷
- B. 温暖与孤独
- C. 喧闹
- D. 纷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女性情感的细腻刻画,而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则在情感上有着相似的沉思与感伤,展现了同样的孤独与美感。两者在表现手法上各具特色,但都体现出清代文人对人生无常与情感复杂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文学概论》
- 《文廷式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