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半树琼枝半树花。峡江女儿出谁家。风情万古诗城路,却向何人叹岁华。
白话文翻译:
一半是美丽的琼枝,一半是盛开的花儿。峡江的姑娘,不知出自哪个家庭。她的风情万古流传在诗城的路上,却又向谁诉说着岁月的无情呢?
注释:
- 琼枝:指美丽的树枝,琼字有美玉的意思,形容枝条如玉般清丽。
- 峡江:指峡谷的江河,强调地理特征与江南水乡的美丽。
- 风情万古:指姑娘的风韵与魅力历久弥新,永恒不衰。
- 岁华:指岁月的光华,常用来感叹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海鸥,现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著称。作品多关注生活的细节与情感的真挚,善于运用自然意象表达内心感悟。
创作背景:
《竹枝词》创作于当代,灵感来源于对峡江地区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青春的怀念与感叹。
诗歌鉴赏:
这首《竹枝词》通过描绘峡江的自然美景与江边姑娘的风情,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诗的开头以“半树琼枝半树花”引入,琼枝与花朵的并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也象征着生活中美好与脆弱的共存。接下来,诗人提到“峡江女儿”,将焦点转向了人,表达了对这位无名姑娘的好奇与钦佩,暗示着她所代表的青春与活力。
“风情万古诗城路”则是对历史与文化的追溯,强调了峡江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情怀。最后一句“却向何人叹岁华”,更是充满了无奈与感伤,似乎在问:在这样的美丽与历史面前,谁又能真正理解时间的流逝与青春的消逝?
整首诗通过自然意象与人文情感的结合,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哲思,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半树琼枝半树花:描绘出自然界的美丽,琼枝与花并存,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与多样性。
- 峡江女儿出谁家:引入人物,表达对江边女子的好奇,暗含对青春的赞美。
- 风情万古诗城路:强调文化的积淀与历史的传承,诗城的路上流淌着古老的风情。
- 却向何人叹岁华:感慨岁月无情,青春易逝,留给人深深的思索。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琼枝”比喻美好,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对仗的美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岁华拟人化,表达出情感的深邃。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美与人文情感的结合,表现出对青春与时间流逝的感叹,唤起读者对美好生活的珍惜和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琼枝:象征美丽与高洁。
- 峡江:代表自然的灵动与人文的深厚。
- 女儿:象征青春的活力与魅力。
- 岁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琼枝”主要象征什么?
- A. 美丽
- B. 懦弱
- C. 时间
- D. 生命
-
“峡江女儿”在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 A. 时间
- B. 自然
- C. 青春
- D. 历史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愤怒
- C. 感伤
- D. 期待
答案:
- A. 美丽
- C. 青春
- C. 感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美与人文情感交织的诗作。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对比《竹枝词》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通过自然意象表达个人情感,但《竹枝词》更注重对青春与岁月的感叹,而《月下独酌》则表现出孤独与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现代诗人张海鸥研究》
- 《诗词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