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桃源驿奉怀幕府诸公》

时间: 2025-01-26 23:35:24

鞍马泊孤亭,人烟接古城。

半村留晚照,万壑送秋声。

风月思玄度,文章愧长卿。

桃源何处在,山驿至今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鞍马泊孤亭,人烟接古城。半村留晚照,万壑送秋声。风月思玄度,文章愧长卿。桃源何处在,山驿至今名。

白话文翻译:

我骑马停泊在孤零零的亭子旁,周围是连接着古老城池的人烟。半个村庄还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无数山谷传来秋天的声音。在风月之中思念着玄度,我的文章自愧不如长卿。那传说中的桃源究竟在哪里呢,这座山间的驿站至今仍保留着它的名字。

注释:

  • 鞍马:指骑马。
  • 孤亭:孤立的亭子,指驿站。
  • 人烟:指居民,人迹。
  • 古城:古老的城池。
  • 晚照:夕阳的余晖。
  • 万壑:无数的山谷。
  • 秋声:秋天的声音,如落叶声等。
  • 玄度:指玄妙的境界或高人。
  • 长卿:指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此处用来自比。
  • 桃源:指传说中的理想国度,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山驿:山间的驿站。

典故解析:

  • 桃源: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国度,人们安居乐业,不知外界的纷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度是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是在他旅途中,停泊在桃源驿时所作,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黄公度旅途中,停泊在桃源驿时所作,通过描绘孤亭、古城、晚照、秋声等意象,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孤亭、古城、晚照、秋声等意象,构建了一幅秋日傍晚的静谧画面。诗人在鞍马停泊之际,感受到周围人烟与古城的连接,半村晚照与万壑秋声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深沉的氛围。诗中“风月思玄度,文章愧长卿”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高远境界的向往和对自身文学成就的自谦。最后,诗人以“桃源何处在,山驿至今名”作结,暗示了对理想国度的追寻与现实的无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鞍马泊孤亭:诗人骑马停泊在孤零零的亭子旁,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2. 人烟接古城:周围是连接着古老城池的人烟,展现了人与历史的联系。
  3. 半村留晚照:半个村庄还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描绘了夕阳下的宁静景象。
  4. 万壑送秋声:无数山谷传来秋天的声音,增添了秋日的寂寥感。
  5. 风月思玄度:在风月之中思念着玄度,表达了诗人对高远境界的向往。
  6. 文章愧长卿:我的文章自愧不如长卿,显示了诗人对自身文学成就的自谦。
  7. 桃源何处在:那传说中的桃源究竟在哪里呢,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国度的追寻。
  8. 山驿至今名:这座山间的驿站至今仍保留着它的名字,暗示了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鞍马泊孤亭,人烟接古城”中的“鞍马”与“人烟”,“孤亭”与“古城”形成对仗。
  • 拟人:如“万壑送秋声”中的“送”字,赋予山谷以人的行为。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孤亭、古城、晚照、秋声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自身文学成就的自谦。

意象分析:

  • 孤亭:象征孤独与静谧。
  • 古城:代表历史与沧桑。
  • 晚照:象征夕阳的余晖,给人以宁静与温暖。
  • 秋声:代表秋天的寂寥与深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风月思玄度”中的“玄度”指的是什么? A. 高人 B. 美景 C. 文章 D. 风月
  2. 诗中“桃源何处在”中的“桃源”源自哪位作家的作品? A. 李白 B. 杜甫 C. 陶渊明 D. 王维
  3. 诗中“文章愧长卿”中的“长卿”指的是谁? A. 司马相如 B. 李白 C. 杜甫 D. 王维

答案: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国度。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间秋日的宁静景象。

诗词对比:

  • 黄公度的这首诗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但黄公度的诗更多了一层对现实的无奈与自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黄公度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陶渊明集》:包含了陶渊明的多篇作品,特别是《桃花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