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书事呈历阳县苏仁仲八首》

时间: 2025-02-04 16:15:16

篮舆兀醉出东门,赖有官舟为解纷。

流马木牛今已矣,其余儿辈说三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书事呈历阳县苏仁仲八首
作者: 王之道

篮舆兀醉出东门,
赖有官舟为解纷。
流马木牛今已矣,
其余儿辈说三分。

白话文翻译

在春日的东门外,我醉意朦胧地出门,
幸亏有官船来帮助我解决纷扰。
如今流马和木牛都不存在了,
剩下的年轻人们只会说说而已。

注释

字词注释

  • 篮舆:古代一种盛装人的车,通常用来形容坐车出行的人。
  • 兀醉:形容醉得迷糊的样子。
  • 东门:指东边的城门,象征着出行的方向。
  • 赖有:幸好有。
  • 官舟:官府的船只,这里表示权势和庇护。
  • 流马木牛:古代交通工具,流马指马车,木牛是木造的牛,象征着过时的交通方式。
  • 其余儿辈:指年轻一代的孩子们。
  • 三分:指说三道四,泛指闲聊。

典故解析
虽然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流马木牛”的提法反映了古代交通工具的演变,暗示了一种时代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是宋代诗人,以诗风清新、语言简练见长。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时事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春日,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可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生活的变化,因此通过描写出行的情景,表达对旧时光的追忆和对现代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王之道的《春日书事呈历阳县苏仁仲八首》以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观察。诗的开头,诗人描绘了自己在春日醉酒后出门的情景,展现了一种闲适而又带有些许迷惘的生活状态。通过“篮舆兀醉出东门”一句,读者能够感受到春日的温暖和醉意的轻松。这里的“东门”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指代,也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随后的“赖有官舟为解纷”则引出了官权的庇护,诗人似乎在暗示,在喧嚣的生活中,权势和帮助是多么的重要。这种表述将个体的生活与社会的力量相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两句提到流马和木牛,表明了旧事物的消逝与新事物的到来,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与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通过“其余儿辈说三分”,诗人将目光转向年轻一代,似乎在表达对他们的无奈与期许,既有对旧时代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不安。

整首诗在轻松的表象下,深入探讨了个人与社会、过去与现在的关系,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篮舆兀醉出东门:诗人描绘了自己醉酒后出门的情景,表现出一种洒脱和不羁。
  • 赖有官舟为解纷:说明在生活的纷扰中,依靠官舟的力量来解决问题,暗示现实中的依赖关系。
  • 流马木牛今已矣:象征着旧有的交通方式已不再,暗示着一种生活方式的消逝。
  • 其余儿辈说三分:年轻一代只会空谈,反映了对他们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担忧。

修辞手法

  • 对比:古老与现代的对比,通过“流马木牛”的消失,反映出时代的变化。
  • 象征:东门象征着新的机会,而官舟则象征着社会的支持。
  • 拟人:将“儿辈”拟人化,给予他们人性化的特征,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诗人在醉酒中感受到的轻松和对未来的迷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达了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的复杂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篮舆:象征着一种轻松的出行方式,表现诗人的洒脱。
  • 官舟:代表着权力和支持,暗示社会对个体的影响。
  • 流马木牛:象征旧时代的消逝,反映了历史的变迁。
  • 儿辈:代表着年轻一代,象征着未来的希望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篮舆兀醉出东门”中的“篮舆”指什么?
    A. 一种交通工具
    B. 一种饮料
    C. 一种乐器

  2. 诗中提到的“流马木牛”象征着什么?
    A. 旧事物的消逝
    B. 新事物的到来
    C. 旅行的乐趣

  3. “其余儿辈说三分”中“儿辈”指的是谁?
    A. 老人
    B. 年轻人
    C. 小孩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生活的困扰。
  • 李白《庐山谣》: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社会的思考。

诗词对比
王之道的《春日书事》与杜甫的《春望》都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但王之道更侧重个体的感受与时代的变迁,而杜甫则反映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两者均有对生活深刻的体悟,却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王之道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