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史宫赞
林逋 〔宋代〕
门对远岑青,常时亦懒扃。
久贫惭嗜酒,多病负穷经。
鹤迹秋偏静,松阴午欲亭。
蜀庄何足问,惟解事沉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门前对着远处的青山,平时常常懒得关上门。长时间贫穷让我对喝酒感到羞愧,身体多病却又无法改变困窘的生活。秋天的鹤迹在静谧中显得格外清晰,午后松树的阴影下我想要找个地方歇息。对于蜀地的庄园有什么好问的呢?我只懂得在这沉闷的生活中沉默。
注释
字词注释:
- 扃:关门,锁门。
- 惭:羞愧。
- 嗜酒:喜欢喝酒。
- 负:背负、承受。
- 穷经:指贫困生活中要遵循的道理或经书。
- 鹤迹:鹤的足迹,象征着宁静和高洁。
- 沉冥:沉闷而无所知的状态。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蜀庄”,可能指的是蜀地的美丽田园,常为文人所向往,但在此诗中却显得无足轻重,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复,号清隐,浙江义乌人,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及书法。林逋一生追求隐逸生活,理念上反映出对世俗的超然与逃避,作品常蕴含对自然和人性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和史宫赞》创作于林逋隐居生涯的晚期,表达了他对生活困境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和史宫赞》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个人感受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开篇“门对远岑青,常时亦懒扃”,表现出诗人即使面对美丽的山水,也依然选择懒散的生活态度,反映出一种消极的生活情绪。接下来的“久贫惭嗜酒,多病负穷经”两句,直白地道出了诗人在物质匮乏和身体虚弱的状态下的无奈与羞愧,诗人对金钱的渴求与对酒的依赖,展现了他内心的矛盾。
“鹤迹秋偏静,松阴午欲亭”,在此,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宁静与松树下的阴凉,暗示了他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他在现实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奈。最后一句“蜀庄何足问,惟解事沉冥”,则回归到对现实的反思,蜀庄的美好在他眼中显得微不足道,唯有在这种沉闷的生活中,才更能体会到人生的苦涩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门对远岑青:描绘了诗人所在环境的宁静和自然美,山水相伴。
- 常时亦懒扃: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漠然与对隐居生活的选择。
- 久贫惭嗜酒:直接表露出诗人对自己贫穷的无奈与对饮酒的羞愧。
- 多病负穷经:揭示了身体的多病和生活的窘迫。
- 鹤迹秋偏静:象征着一种平和与隐逸的理想生活。
- 松阴午欲亭:渴望在自然中找到一处静谧的栖息之地。
- 蜀庄何足问:对外界美好生活的不屑与无奈。
- 惟解事沉冥:感慨生活的沉闷与无知。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鹤迹”象征理想与宁静。
- 对仗:如“久贫惭嗜酒,多病负穷经”,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林逋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失落,体现了他在困境中的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远岑青:象征理想与宁静的自然环境。
- 鹤迹:代表高洁、超然的生活态度。
- 松阴:隐喻栖息与安宁的地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鹤迹”象征着什么? A. 高洁与宁静
B. 病痛与困扰
C. 财富与荣华 -
“蜀庄何足问”的意思是: A. 蜀庄非常美好
B. 对蜀庄的生活不屑一顾
C. 蜀庄值得询问 -
诗人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喜悦
B. 失落与无奈
C. 忧伤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表现隐逸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 《山中问答》王维:同样反映对自然的向往与生活的思考。
诗词对比: 《和史宫赞》与陶渊明的《饮酒》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逃避,但林逋的诗更为直白,带有对现实的沉重感,而陶渊明则更多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洒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的全面收录与分析。
- 《古诗鉴赏辞典》:详细解析古诗的技巧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