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郢州郎使君》

时间: 2025-01-25 00:52:33

千人插羽迎,知是范宣城。

暮雪楚山冷,春江汉水清。

红鲜供客饭,翠竹引舟行。

一别何时见,相思芳草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郢州郎使君
作者: 韩翃 〔唐代〕

千人插羽迎,知是范宣城。
暮雪楚山冷,春江汉水清。
红鲜供客饭,翠竹引舟行。
一别何时见,相思芳草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迎接使君的盛大场面和离别时的思念之情。开头提到千人插羽迎接,表明范宣城的盛大热情;接着描写了楚山的冷雪和汉水的清澈,显现出自然的景色;而后,红鲜的食物和翠竹引导着舟行,营造出温馨的氛围;最后表达了离别后的思念,芳草萋萋,愁苦绵绵。

注释:

字词注释:

  • 千人插羽迎:形容迎接的场面非常壮观,插羽是古代迎宾的礼仪。
  • 范宣城:指范宣城,历史上有名的城市,表明当地的文化和盛况。
  • 暮雪:傍晚时分的雪,营造出清冷的氛围。
  • 楚山:指楚地的山脉,象征着地域的特征。
  • 春江:春天的江水,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红鲜供客饭:指为客人准备的丰盛美食。
  • 翠竹:象征清新高雅,引导舟行的竹林。
  • 相思芳草生:表示离别后思念之深,芳草象征思念的情感。

典故解析:

  • 范宣城:历史上著名的范宣城是唐代政治与文化的重要中心,代表了繁荣与礼仪。
  • 楚山与汉水:楚地与汉水的自然景色,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翃,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诗风清新自然。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冷暖,表达了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送别使君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不舍,反映了当时社会交往中的礼仪和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迎送为背景,展现了盛大而又温馨的场景。开篇的“千人插羽迎”,描绘出热烈的迎接场面,给人一种宏大的视觉冲击,表现出人们对使君的尊重与期待。接下来的“暮雪楚山冷,春江汉水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渲染出一种冷清而又清新的氛围,暗示了离别时的淡淡忧伤。诗中“红鲜供客饭,翠竹引舟行”展现了人情的温暖与礼节的周到,突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最后一句“一别何时见,相思芳草生”,则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离别后深深的思念与期盼,芳草象征着无尽的思念与愁苦,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人插羽迎:热烈的迎接场景,显现出盛大的气氛。
  2. 知是范宣城:表明这个场景的地点,传达出文化的底蕴。
  3. 暮雪楚山冷:描绘冷清的自然景象,暗示离别的伤感。
  4. 春江汉水清:表现春天的活力,形成自然与人情的对比。
  5. 红鲜供客饭:表现款待的热情,温暖的情感涌现。
  6. 翠竹引舟行:描绘优美的环境,突出自然的和谐美。
  7. 一别何时见:表达离别的伤感,期盼未来的重逢。
  8. 相思芳草生:象征思念的情愫,蕴含深厚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千人插羽迎”和“红鲜供客饭”,形成对称美。
  • 比喻:将思念比作芳草,形象生动。
  • 意象:竹、雪、江水等自然意象,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与离别的伤感,同时也展现了盛唐时期人际交往的礼仪与文化氛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迎接的礼仪和尊重。
  • :象征着寒冷的情感,隐喻离别时的孤独。
  • 江水:象征生命与希望,带来清新的气息。
  • 红鲜饭:象征热情的款待,表达友谊。
  • 翠竹:象征清新、高雅的自然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范宣城”是指哪个地方? A. 长安
    B. 杭州
    C. 荆州
    D. 范宣城

  2. “千人插羽迎”中的“羽”指的是什么? A. 鸟的羽毛
    B. 迎宾的礼仪
    C. 旗帜
    D. 服饰

  3. 诗中提到的“芳草”象征什么? A. 离别的忧伤
    B. 友谊的长久
    C. 思念的情感
    D. 生活的希望

答案:

  1. D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维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韩翃的《送郢州郎使君》与王维的《送友人》都表现了离别情感,但韩翃更注重场面的宏大与自然的描写,而王维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