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郓州马使君
韩翃 〔唐代〕
东方千万骑,出望使君时。
暮雪行看尽,春城到莫迟。
路人趋墨帻,官柳度青丝。
他日铃斋内,知君亦赋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马使君在出征时的壮观场景。东边的骑兵如同千万,出发时正是使君的时刻。即使在傍晚的雪中行驶,也要尽兴而归;春天的城池不应迟到。路上的行人都身穿黑色斗篷,官府的柳树也已变得青翠。未来在铃声响起的书斋中,知道你也会作诗。
注释:
字词注释:
- 千万骑:指众多骑兵,形容队伍浩大。
- 望使君:期待使君的出征,表示对他前程的祝福。
- 暮雪:傍晚时分的雪。
- 春城:春天的城市,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墨帻:黑色的斗篷,古时常见的行人服饰。
- 官柳:指官府的柳树,象征着官员的身份。
- 铃斋:古代文人雅士的读书和作诗之所。
典故解析:
“铃斋”是指文人雅士的书房,寓意着诗人的文雅与修养。诗中提及的“他日铃斋内”,表现了对朋友未来的期望与祝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翃(约678年-744年),字君平,唐代诗人,性情温和,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风貌。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代表作有《登科后》等。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国家强盛、文化繁荣之时,诗人通过对马使君出征的描写,表现了对友人的祝福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赠郓州马使君》是一首充满友谊与期盼的诗作,诗中用生动的画面描绘了马使君出征的情景,表现出对他即将踏上征途的祝福。开篇“东方千万骑,出望使君时”,展现了宏大的场景和对使君的深切关怀,仿佛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气势磅礴的气氛。接着“暮雪行看尽,春城到莫迟”,通过时间的推移,体现了诗人与使君之间的深厚情谊。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路人和柳树的描写,进一步渲染出春天的气息与生活的美好,表现了对未来的憧憬。最后一句“知君亦赋诗”,不仅是对使君的期许,更是对友谊的珍视。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人民在战争与和平交替中的情感,表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与爱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方千万骑,出望使君时。
描绘出征的壮观场景,显示出马使君的威风与骑兵的浩荡。 -
暮雪行看尽,春城到莫迟。
暗示着旅途的艰辛与对春天的期待,表达了对使君归来的期盼。 -
路人趋墨帻,官柳度青丝。
描绘路人和柳树的景象,展现出生活的气息与勃勃生机。 -
他日铃斋内,知君亦赋诗。
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相聚,共同作诗的美好憧憬。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意象:骑兵、雪、春城、柳树等意象交织,形成鲜明的春冬对比,传达出诗人对春天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未来重聚的期盼,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骑兵:象征力量与勇敢,表现出征的决心。
- 雪:象征艰难与纯洁,带来一种清冷的氛围。
- 春城:象征生机与希望,预示着未来的美好。
- 柳树:象征生长与柔美,展现出春天的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第一句提到“东方千万骑”,是指什么?
- A. 骑兵出征
- B. 马匹在草地上
- C. 路人骑马
- D. 驴子在跑
-
“路人趋墨帻”中的“墨帻”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黑色斗篷
- C. 白色帽子
- D. 书本
-
诗中提到的“铃斋”是什么地方?
- A. 酒馆
- B. 书房
- C. 战场
- D. 学校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 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诗词对比:
- 《赠郓州马使君》与《送友人》都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盼,但前者更注重壮阔的场面描绘,后者则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历代诗人传记》
- 《唐代诗词研究》
以上是对《赠郓州马使君》的全面分析与解读,期待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经典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