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中送张司马归洛》
时间: 2025-04-27 07:33: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戎狄寇周日,衣冠适洛年。
客亭新驿骑,归路旧人烟。
吾道将东矣,秋风更飒然。
云愁百战地,树隔两乡天。
旅思蓬飘陌,惊魂雁怯弦。
今朝一尊酒,莫惜醉离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送别朋友张司马归洛的情景。诗中提到,戎狄(外族)侵犯了周朝的国土,正值衣冠楚楚的洛阳年。客栈外新来的驿马,回家的路上却是旧时的人烟。我的归路将向东而去,秋风更加刺骨。云雾弥漫的战场上,树木隔开了两地的天空。游子的思绪如蓬草般飘荡,惊动了雁群,心中难免畏惧。今天请你喝一杯酒,离别的宴席上不要吝惜醉意。
注释:
- 戎狄:指外族,尤其是北方民族,常用来形容敌人。
- 衣冠:指身穿礼服的人,象征着洛阳的繁华和文化。
- 新驿骑:指新到的驿马,象征着旅途的开始。
- 旧人烟:指熟悉的故乡人情,带有思念之情。
- 秋风更飒然:秋风吹来,感受到一阵寒意,象征着离别的凄凉。
- 云愁百战地:指战乱频繁的地方,云雾缭绕,愁苦弥漫。
- 树隔两乡天:树木遮挡了视线,表达了两地的遥远和思念。
- 旅思蓬飘陌:游子的思绪如蓬草般四处飘荡,表示对故乡的思念。
- 惊魂雁怯弦:雁群受到惊吓,象征着心中不安。
- 醉离筵:离别的宴席上,提到的酒,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不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字仲明,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他的诗歌以清新婉约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一个动荡的时期,外族入侵使得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在送别朋友之际,感慨时局和个人命运,同时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寇中送张司马归洛》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既有对朋友的祝福,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深切思考。开篇即提到戎狄侵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诗人在描写送别的情景时,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结合,通过“衣冠适洛年”的描绘,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动荡局势的无奈。
诗中意象丰富,秋风、云愁、旅思等,都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之情。尤其是“今朝一尊酒,莫惜醉离筵”,在离别的时刻,酒成为了抒发情感的媒介,表达了对亲友的珍惜与不舍。整体上,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送别的场景,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戎狄寇周日:开篇即引入外敌,表现了社会动荡的背景。
- 衣冠适洛年:对繁华洛阳的回忆,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客亭新驿骑:描绘送别的场景,暗示旅途的开始。
- 归路旧人烟: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归属感。
- 吾道将东矣:意指归途将向东,内心的期盼与不安。
- 秋风更飒然:秋风的刺骨感,象征离别的凄凉。
- 云愁百战地:描绘战乱的愁苦,反映社会背景。
- 树隔两乡天:表达两地的遥远,思念之情愈发浓烈。
- 旅思蓬飘陌:游子的思绪如蓬草般四处漂泊,象征孤独。
- 惊魂雁怯弦:象征内心的恐惧与不安。
- 今朝一尊酒:酒成为抒发情感的工具。
- 莫惜醉离筵:在离别时刻,不应吝惜醉意,珍惜相聚的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旅思蓬飘陌”,将思绪比作蓬草,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句式对称,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排比:通过层层叠加的意象,深化了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情谊,同时也反映了对时局动荡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深情思念。诗人用酒作为媒介,寄托了对未来的祝福和对过往的怀念,展现了人性中的温暖与脆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戎狄:象征外敌的威胁,反映历史的动荡。
- 秋风:象征离别的凄凉和思绪的飘荡。
- 云愁:表现内心的忧虑和对战乱的感慨。
- 旅思: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体现孤独感。
- 酒:象征友谊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戎狄指的是哪类人群? A. 中原人士
B. 外族
C. 商人
D. 学者 -
“今朝一尊酒”中“酒”象征什么? A. 离别的悲伤
B. 友谊与珍惜时光
C. 未来的希望
D. 战争的无情 -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快
B. 悲伤与思念
C. 愤怒
D.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同样是送别诗,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 杜甫《月夜忆舍弟》:描写离别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寇中送张司马归洛》 vs. 《送友人》:两者都写离别,但《寇中》更强调时代背景的动荡,而《送友人》则更加个人化,情感直白。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