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中正捕龙雷》
时间: 2025-01-26 02:34: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许中正捕龙雷 文同 〔宋代〕
彼龙胡为被天谪,下肯为天行雨泽。 天敕雷公恣搜索,龙藏何所忽尔获。 提之满空若曳帛,雹风电火相卷射。 雷张两翅但拍拍,首尾挽之足双磔。 龙力与雷固不敌,雷转威怒龙褫魄, 须臾定见肝胃拆。万力千气凡几画, 斯人斯品入神格。
白话文翻译:
那龙为何被天谴责,不愿为天施行雨泽。 天命令雷公肆意搜寻,龙藏何处突然被捕获。 提它在空中如同拖曳着布帛,冰雹、风、电火相互交织射击。 雷展开双翅只是拍拍,首尾相挽,足部双裂。 龙的力与雷相比固不敌,雷转而发怒,龙魂飞魄散, 片刻后必定见到内脏破裂。万般力量与气势, 此人此品达到了神格。
注释:
- 胡为:为何。
- 天谪:天降的惩罚。
- 雨泽:雨水滋润。
- 天敕:天命。
- 恣搜索:肆意搜寻。
- 曳帛:拖曳布帛。
- 雹风电火:冰雹、风、电火。
- 拍拍:拍打声。
- 双磔:双裂。
- 褫魄:夺去魂魄。
- 肝胃拆:内脏破裂。
- 万力千气:万般力量与气势。
- 入神格:达到神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书画亦有很高成就。此诗描绘了一场神话般的捕龙场景,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神话传说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文同对古代神话传说感兴趣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捕龙雷的场景,表达了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神话故事的再创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神话传说为背景,描绘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捕龙雷场景。诗中,龙被天谴责,不愿为天施行雨泽,因此天命令雷公肆意搜寻并捕获龙。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提之满空若曳帛”、“雹风电火相卷射”,生动地描绘了捕龙的激烈场面。雷与龙的对抗,雷的威怒和龙的魂飞魄散,都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出来。最后,诗人以“万力千气凡几画,斯人斯品入神格”作结,表达了对这种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神话故事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生动,意象丰富,情感强烈,展现了诗人对神话传说的独特诠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彼龙胡为被天谪,下肯为天行雨泽。
- 这句诗提出了疑问,为何龙会被天谴责,不愿为天施行雨泽。
-
天敕雷公恣搜索,龙藏何所忽尔获。
- 天命令雷公肆意搜寻,龙藏何处突然被捕获。
-
提之满空若曳帛,雹风电火相卷射。
- 提它在空中如同拖曳着布帛,冰雹、风、电火相互交织射击。
-
雷张两翅但拍拍,首尾挽之足双磔。
- 雷展开双翅只是拍拍,首尾相挽,足部双裂。
-
龙力与雷固不敌,雷转威怒龙褫魄,
- 龙的力与雷相比固不敌,雷转而发怒,龙魂飞魄散,
-
须臾定见肝胃拆。万力千气凡几画,
- 片刻后必定见到内脏破裂。万般力量与气势,
-
斯人斯品入神格。
- 此人此品达到了神格。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提之满空若曳帛”,将提龙的动作比喻为拖曳布帛。
- 拟人:如“雷张两翅但拍拍”,将雷拟人化为有翅膀的生物。
- 对仗:如“龙力与雷固不敌”,对仗工整,表达了龙与雷的力量对比。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神话故事的再创作。通过捕龙雷的场景,诗人展现了神话传说中的激烈对抗和超自然力量的威严,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力量的敬畏和对神话故事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象征着神秘和力量。
- 雷:象征着天威和力量。
- 雹风电火:象征着自然界的破坏力。
- 肝胃拆:象征着极端的破坏和毁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天谪”是指什么? A. 天降的惩罚 B. 天赐的礼物 C. 天命的指示 D. 天神的帮助
-
诗中描述的捕龙场景中,雷的特征是什么? A. 展开双翅拍拍 B. 静止不动 C. 快速飞行 D. 隐藏不见
-
诗的最后一句“斯人斯品入神格”表达了什么? A. 对龙的赞美 B. 对雷的敬畏 C. 对神话故事的深刻理解 D. 对自然力量的恐惧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与本诗的神话背景相似。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蜀道难》对比,两者都展现了超自然力量的威严,但《蜀道难》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观的险峻,而本诗则聚焦于神话传说的激烈对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文同诗集》
- 《山海经》
-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