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马君武柏林,时读所著新文学》

时间: 2025-01-11 17:02:49

并世有刘三,轶群成两骖。

浮生各飘泊,吾道自艰难。

絃不期同响,才宜共一龛。

何时成会合?

双剑郁龙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马君武柏林,时读所著新文学 柳亚子 〔近代〕

并世有刘三,轶群成两骖。 浮生各飘泊,吾道自艰难。 絃不期同响,才宜共一龛。 何时成会合?双剑郁龙蟠。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时代有刘三,超群出众如两匹骏马并驾齐驱。 我们各自漂泊不定,追求的道路自然充满艰难。 音乐不必非得同调,才华却应该共聚一堂。 何时才能相聚一堂?两把宝剑如同龙蟠般郁结。

注释:

  • 并世:同时代。
  • 刘三:指刘半农,与作者柳亚子同为近代文学家。
  • 轶群:超越众人。
  • 两骖:两匹并驾齐驱的骏马,比喻两人并肩前进。
  • 浮生:指人生漂泊不定。
  • 吾道:指自己的理想或追求。
  • 絃:琴弦,比喻思想或志趣。
  • 一龛:一室,比喻共同的环境或平台。
  • 双剑郁龙蟠:比喻两人的才华或志向如同双剑,郁结如同龙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亚子(1887-1958),近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与刘半农等人并称“南社”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时代变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色。

创作背景: 此诗是柳亚子寄给远在柏林的马君武,同时阅读其新文学作品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文学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漂泊与艰难。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文学理想的执着追求。诗中“并世有刘三,轶群成两骖”展现了诗人对刘半农的赞赏,同时也暗示了自己与友人并肩前行的决心。“浮生各飘泊,吾道自艰难”则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普遍境遇,即在动荡的时代中追求理想的不易。最后两句“何时成会合?双剑郁龙蟠”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相聚的期盼,以及对文学事业的热切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的坚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并世有刘三,轶群成两骖”:诗人称赞刘半农超群出众,与自己如同两匹骏马并驾齐驱。
  2. “浮生各飘泊,吾道自艰难”:表达了各自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以及追求理想道路的艰难。
  3. “絃不期同响,才宜共一龛”:音乐不必非得同调,但才华应该共聚一堂,表达了诗人对文学交流的渴望。
  4. “何时成会合?双剑郁龙蟠”:寄托了对未来相聚的期盼,以及对文学事业的热切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轶群成两骖”比喻两人并肩前进;“双剑郁龙蟠”比喻两人的才华或志向。
  • 对仗:“并世有刘三,轶群成两骖”和“浮生各飘泊,吾道自艰难”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文学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漂泊与艰难。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两骖”、“浮生”、“絃”、“一龛”、“双剑郁龙蟠”。
  • 详细解释:“两骖”象征两人并肩前进;“浮生”象征人生漂泊不定;“絃”象征思想或志趣;“一龛”象征共同的环境或平台;“双剑郁龙蟠”象征两人的才华或志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刘三”指的是谁? A. 柳亚子 B. 刘半农 C. 马君武 答案:B

  2. “双剑郁龙蟠”中的“双剑”比喻什么? A. 两人的才华 B. 两把宝剑 C. 两人的志向 答案:A

  3. 诗中“吾道自艰难”反映了什么? A. 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B. 诗人对文学理想的追求 C. 当时知识分子的漂泊与艰难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
  • 柳亚子的《赠别》

诗词对比:

  • 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与柳亚子的《寄马君武柏林,时读所著新文学》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文学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柳亚子诗选》
  • 《南社诗选》
  • 《近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