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七日祭风师归道中作》

时间: 2025-02-04 16:24:14

虎豹生憎上九关,诸公衮衮遂难攀。

面颜已老尘埃里,精力虚捐薄领间。

束带敢言趋玉陛,横戈犹忆戍天山。

新春自笑摧颓甚,鼓吹东风拜胙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陆游的《十二月二十七日祭风师归道中作》

虎豹生憎上九关,
诸公衮衮遂难攀。
面颜已老尘埃里,
精力虚捐薄领间。
束带敢言趋玉陛,
横戈犹忆戍天山。
新春自笑摧颓甚,
鼓吹东风拜胙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力量衰退的感慨。诗中提到,虎豹对上九关的憎恶让前往的诸公难以攀登,反映出行路艰难。诗人自述面容已老,精力无多,感慨岁月的无情。即便在朝廷上也不敢轻言进言,心中仍怀有对过去戍守天山的怀念。对于即将到来的新春,他不禁自嘲,认为自己已经颓废得很,甚至对东风的欢庆感到无奈。

注释

  • 虎豹:象征危险与艰难,暗指前路的险阻。
  • 九关:古代的险要关隘,象征难以逾越的障碍。
  • 衮衮:形容众多官员,表明朝廷的繁华与矛盾。
  • 束带:指束起的衣带,象征身份与地位。
  • 玉陛:指皇帝的朝廷。
  • 横戈:指手握武器,象征着战斗与勇气。
  • 戍天山:指戍守边疆,表现出诗人对过去的怀念。
  • 东风:象征新春,寓意新的开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军事家和散文家。他的诗风豪放,内容多涉及爱国、抒怀、边塞与山水,常以个人的遭遇与国家的兴衰相结合,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国家动荡不安、诗人多病的时期。他的身世经历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衰老的无奈。

诗歌鉴赏

《十二月二十七日祭风师归道中作》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作,诗人以“虎豹生憎上九关”开篇,立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艰难的境地,暗示了前路的险阻与困境。整首诗通过对比过去的英勇与现在的衰老,展现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反思。陆游在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也通过对春天的嘲讽,传达出一种微妙的悲观情绪。

诗的最后两句则更为耐人寻味,诗人一方面笑自己颓废,另一方面又通过“鼓吹东风”的意象,表达出对新春的期待与无奈,既有对春天的期许,又有对自身困境的无力感。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让整首诗更具深度与层次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虎豹生憎上九关:虎豹的凶猛让人对艰难的道路倍感恐惧。
  2. 诸公衮衮遂难攀:许多官员也因此难以攀登高位,暗示朝政中的权力斗争。
  3. 面颜已老尘埃里:面容在岁月的尘埃中已显老态,表达了诗人对衰老的感慨。
  4. 精力虚捐薄领间:精神与精力的消耗,使得身处薄薄的衣领之间显得十分无奈。
  5. 束带敢言趋玉陛:即使身为官员,也不敢轻言向皇帝进言,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压抑。
  6. 横戈犹忆戍天山:手握武器时,仍怀念昔日戍守边疆的岁月,充满了对过往的怀念。
  7. 新春自笑摧颓甚:即将到来的新春让他自嘲,认为自己已经颓废得很。
  8. 鼓吹东风拜胙还:对春天的欢庆感到无奈,似乎不愿意参与这种表面的欢庆。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虎豹生憎”与“诸公衮衮”,使得诗句更为和谐。
  • 比喻:用“虎豹”象征艰难困苦,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反语:通过“自笑摧颓甚”,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情绪。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衰老与国家动荡的感慨,表现了诗人深切的忧国忧民之情,反映出历史的无情与个体的渺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虎豹:象征危险与艰难,代表着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 九关:代表着人生路上的阻碍与艰辛。
  • 东风:象征新生与希望,但同时也带着诗人对自身颓废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虎豹”象征什么?
    A. 友善
    B. 危险
    C. 美丽
    D. 幸福

  2. 诗人为何感到颓废?
    A. 年老体衰
    B. 对未来的期待
    C. 生活富足
    D. 家庭和睦

  3. 诗人对新春的态度是?
    A. 充满期待
    B. 无奈与嘲讽
    C. 高兴
    D. 忧伤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陆游的《十二月二十七日祭风师归道中作》与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衰老的感慨,二者都通过对时光流逝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心中的哀伤与无奈。而李白的《将进酒》则强调了对人生的豪迈与畅快,表现出不同的生命态度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