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寺迪上人房五十年前友人王仲信同题名尚》
时间: 2025-01-22 00:40: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陆游的《天王寺迪上人房五十年前友人王仲信同题名尚》
绿遶青围古会稽,
城东河上古招提。
巳公茅屋曾游处,
渭北山人半醉题。
暂憩不妨停画楫,
幽寻还得杖青藜。
旧人死尽惟残屋,
竹密云深步步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古老的会稽山附近的情景。青翠的山围绕着古老的会稽,而城东的河上则有古老的招提寺。曾经在巳公的茅屋中游玩的地方,如今只有渭北山人半醉时留下的题字。暂时停下划船的划桨,幽静的寻访中仍能找到那根青藜杖。尽管旧朋友都已去世,只剩下残存的茅屋,密密的竹林和深邃的云雾让人一步步迷失。
注释:
- 会稽:古代地名,指现在的浙江省一带,风景秀丽。
- 招提:古代寺庙的名称,常用于佛教文化中。
- 巳公:指诗人陆游的朋友巳公,可能与诗人有过游历、交流。
- 渭北:指陕西省的渭河流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
- 杖青藜:青藜杖,象征着隐士生活,表达一种清幽的追求。
- 步步迷:指在密竹和云雾中行走,逐渐迷失方向,表现出对旧友的追忆与伤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老杜,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作以抒发个人情感、描写山水风光和表现爱国情怀而闻名,风格豪放、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作者回忆起五十年前与友人王仲信共同游览天王寺的往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昔日的繁华已成历史,诗中流露出对逝去时光和故友的深切怀念。
诗歌鉴赏:
陆游的这首《天王寺迪上人房五十年前友人王仲信同题名尚》充满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友人的怀念。诗的开头以“绿遶青围古会稽”描绘出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青山绿水相映成趣,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接着,诗人提到“城东河上古招提”,将古老的寺庙引入诗中,使人感受到文化的厚重和历史的沧桑。
在诗的中段,陆游回忆起曾经与友人共游的情景,借用“巳公茅屋曾游处”这一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此处不仅是地理上的回忆,更是人际关系的缅怀。接下来的两句“暂憩不妨停画楫,幽寻还得杖青藜”则表现了他对当下生活的淡泊与对往日时光的追寻,展现了诗人心境的宁静与圆满。
最后两句“旧人死尽惟残屋,竹密云深步步迷”则是情感的高潮,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昔日的朋友已去,只有那残存的茅屋和密竹迷雾,让他倍感孤独与惆怅。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人生感悟,表现出陆游对友谊、时间与生命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绿遶青围古会稽:绿色植物环绕着古老的会稽山,描绘出自然的美丽。
- 城东河上古招提:介绍城东河上的古老招提寺,暗示文化与历史的积淀。
- 巳公茅屋曾游处:回忆曾经与友人巳公在茅屋中游玩,表现对过去的怀念。
- 渭北山人半醉题:渭北的山人曾在此醉酒后留下题字,增添了人文气息。
- 暂憩不妨停画楫:暂时停下来划船,表现出悠闲的生活态度。
- 幽寻还得杖青藜:在幽静的环境中,借助青藜杖继续探索,象征追寻与隐逸。
- 旧人死尽惟残屋:旧友已去,只剩下残存的茅屋,表现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竹密云深步步迷:密竹与深云让人迷失,象征着对过去的迷茫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山绿水比作友谊的象征,表现自然与人情的结合。
- 对仗:如“暂憩不妨停画楫”和“幽寻还得杖青藜”,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竹、云、屋等意象,表现出深厚的人文情感与自然景观的融合。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谊与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会稽:象征历史的积淀与文化的传承。
- 招提:代表信仰与精神寄托的地方。
- 青藜杖:隐士的象征,代表对清幽生活的追求。
- 密竹与云:象征迷失与孤独,反映诗人的情感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巳公”是什么身份?
- A. 诗人
- B. 朋友
- C. 僧人
-
“绿遶青围古会稽”的意境是什么?
- A. 自然美
- B. 战乱
- C. 友谊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生活的忙碌
- B. 对友谊与时光的怀念
- C. 对未来的憧憬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往昔和故土的思念。
- 《登高》(杜甫):在自然景色中感悟人生的无常与悲伤。
诗词对比:
- 陆游 vs. 杜甫:
- 两位诗人都在诗中表达对历史与友情的思考,但陆游更倾向于自然的描绘,而杜甫则更多反映社会的苦难和人间的忧愁。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以上内容为陆游的《天王寺迪上人房五十年前友人王仲信同题名尚》的详细解析,既有背景介绍,也有意象分析和互动学习,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