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京楼》
时间: 2025-01-11 05:23: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京楼
作者: 李逢吉(唐代)
祗役滞南服,颓思属暮年。
闲上望京台,万山蔽其前。
落日归飞翼,连翩东北天。
涪江适在下,为我久潺湲。
中叶成文教,德威清远边。
颁条信徒尔,华发生苍然。
寄怀三峰守,岐路隔云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的感慨与思绪。诗人由于在南方任职,心中感到忧虑与颓废,尤其是在暮年之际。他闲暇时登上了望京楼,然而眼前却被重重的山峦所遮挡。夕阳西下,飞鸟归巢,仿佛在向东北的天空飞去。涪江就在楼下,声音潺潺,似乎在诉说着他的思绪。诗人回想起自己曾经在中年时的教育成就,德行和威望在远方的边境传播,发布法令使信徒们遵循,然而华丽的事物却在这苍茫的环境中显得苍白无力。最终,他将思念寄托于守护三峰的友人,岐路的云烟将他们隔离开来。
注释:
- 祗役:专心做官,任职。
- 滞:停留,停滞。
- 南服:指南方的官职或生活。
- 颓思:消沉的思绪。
- 望京台:指望京楼,是一种登高望远的地点。
- 万山蔽其前:重重山峦遮挡视野。
- 归飞翼:归巢的鸟儿,象征归属和安宁。
- 潺湲:水流声,细流。
- 德威:德行和威望。
- 华发生苍然:华丽的东西在环境中显得无力。
- 三峰:象征着诗人寄托情感的地点或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逢吉,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曾任官职,诗歌创作注重情感与自然景物的结合,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望京楼》创作于李逢吉任职南方时,心中感慨颇多,面临晚年的反思与孤独,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生命的感悟。
诗歌鉴赏:
《望京楼》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心境。诗歌开篇便交代了诗人的身份与境遇,因“祗役滞南服”,让人感受到他身处外地的无奈与颓废。接着,诗人闲上望京台,面对“万山蔽其前”的景象,心中不免感到孤独与无助。落日与归飞的鸟儿映衬出他内心的渴望与思乡之情,仿佛在呼唤着他对故乡的思念。涪江的潺湲声又增添了一份宁静与沉思,似乎在倾诉着诗人的内心世界。
中间几句,诗人回忆起自己在中年时的教育成就与德行,这些都是他人生的骄傲。然而,时间的流逝使这些成就显得苍白无力,面对现实中的孤独与寂寞,显得更加无奈。结尾处,诗人将思念寄托于三峰的守护者,表明他心中仍有牵挂和希望,尽管身处云烟之隔,依然怀有对友人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过往辉煌的怀念,又有对现实孤独的感伤,深刻而真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祗役滞南服:我专心于南方的官职,停留在此。
- 颓思属暮年:我的思绪消沉,正值人生的暮年。
- 闲上望京台:我闲暇时登上望京楼,想要一览风景。
- 万山蔽其前:然而面前却被重重山峦遮挡。
- 落日归飞翼:夕阳落下,飞鸟归巢。
- 连翩东北天:它们在东北的天空中翩翩飞舞。
- 涪江适在下:涪江就在楼下流淌。
- 为我久潺湲:江水潺潺,似乎在为我诉说。
- 中叶成文教:我在中年时曾有所成就,传播文化。
- 德威清远边:我的德行和威望在遥远的边境传播。
- 颁条信徒尔:我发布法令,让信徒遵循。
- 华发生苍然:然而这些华丽的事物在此显得苍白。
- 寄怀三峰守:我将思念寄托于守护三峰的友人。
- 岐路隔云烟:岔路将我们隔开,云烟弥漫。
修辞手法:
- 比喻:落日归飞翼,飞鸟象征归属与安宁。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意象:山、江、日等自然意象,突显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抒发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索,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深邃的哲理思考和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障碍与隔离,反映诗人的孤独感。
- 江:水流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潺湲,寓意着诗人的思绪。
- 日:夕阳象征生命的终结,隐含对过往的追忆。
- 鸟:归飞的鸟象征归属与安宁,反映诗人内心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望京楼》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李逢吉
- C. 王之涣
- D. 白居易
-
诗中“万山蔽其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开阔
- B. 孤独
- C. 自信
- D. 兴奋
-
“落日归飞翼”中的“飞翼”指的是什么?
- A. 飞鸟
- B. 飞虫
- C. 飞机
- D. 云彩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登高》与《望京楼》: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杜甫的《登高》更直接地描绘了国破家亡的悲痛,而李逢吉则在孤独之中反思个人的成就与人生的意义。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