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口号九首呈潘侯》

时间: 2025-02-04 14:11:43

先做田间三日霖,冰轮出海扫秋阴。

人言侯是调元手,慰了农心慰士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喜雨口号九首呈潘侯
作者: 刘克庄

先做田间三日霖,冰轮出海扫秋阴。
人言侯是调元手,慰了农心慰士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雨水的喜悦。前面提到在田间已经下了三天的细雨,仿佛是冰冷的月亮从海上升起,驱散了秋天的阴霾。人们说潘侯(潘阐)是调节气候的能手,他给农民和士人带来了安慰和希望。

注释

  • 先做:首先,开始。
  • 田间:田地之间,指农田。
  • 三日霖:细雨连绵下了三天。
  • 冰轮:比喻月亮,清冷明亮。
  • 扫秋阴:驱散了秋天的阴霾。
  • :指潘侯,潘阐,古代著名的气象学家。
  • 调元手:调节天气的人。
  • 慰了农心慰士心:安慰了农民的心情,也安慰了士人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天池,南宋诗人,主要以诗、词、文著称,个性豪放,诗风雄浑。他的作品常反映了时代的动荡与个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农民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期。雨水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因此诗人借助对雨的歌颂,表达了对农田丰收的期待以及对潘侯调节气候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雨水对农业的重要性,诗的开头便以“先做田间三日霖”引入,生动地展现了细雨滋润大地的场景。细雨不仅为农田带来了生机,也为干燥的心灵带来了慰藉。接着,诗人用“冰轮出海扫秋阴”来形象地描绘雨后的天空,清澈明亮的月亮仿佛将阴霾一扫而光,给人以希望和宁静。

在诗的尾声,诗人提到“人言侯是调元手”,不仅是对潘侯的赞美,更是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诗人通过对潘侯的称赞,表达了人们对理想气候的渴望,以及对丰收的期盼。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意象,情感真挚,既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也映射了社会对气候变化的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先做田间三日霖”:先是在田野间下了三天的细雨,给人一种温润的感觉,暗示了丰收的希望。
  2. “冰轮出海扫秋阴”:比喻月亮从海上升起,清冷明亮,象征着阴霾的消散,给人以清新的感受。
  3. “人言侯是调元手”:人们称潘侯为调节气候的能手,寄托了人们对他能力的认可和敬仰。
  4. “慰了农心慰士心”:雨水不仅安慰了农民,也让士人感到心安,表现了对社会各界的关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冰轮”比喻月亮,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对仗:全诗结构严谨,前后句式对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象征:雨水象征着希望和生命的复苏。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喜雨为主题,表达了对丰收的期待和对自然的崇敬,体现了农民与士人共同的心愿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田间:象征着农业与希望,代表着生活的根基。
  • :细雨,象征着滋润与生长。
  • 冰轮:象征着明亮与清澈,传达了心灵的宁静。
  • 秋阴:象征着忧愁与困境,代表着生活中的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潘侯”是谁?

    • A. 农民
    • B. 调节气候的能手
    • C. 士人
  2. “冰轮出海扫秋阴”中的“冰轮”比喻什么?

    • A. 太阳
    • B. 月亮
    • C. 星星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丰收的期待
    • B. 对战争的反思
    • C. 对爱情的思念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夜喜雨》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表达了对春雨的喜悦,描绘了雨水对农田的滋润与生命的复苏。与刘克庄的作品相比,杜甫更侧重于表现雨水带来的生机,而刘克庄则更强调对潘侯的赞美与社会的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3. 《杜甫与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