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安石陵霞致,清言振玉音。
鸿勋济世久,厚德感人深。
朱组虽然袭,虚舟岂易沉。
东山高志在,潇洒谢尘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中提到安石(指苏轼)在陵园的霞光中显得分外动人,他的清言犹如振动玉石般的声音,令人心向往之。鸿勋(指伟大的功绩)早已为世人所知,厚重的品德更是深深打动人心。即使面临朱组(指朝廷的重任)这样的压力,作者也认为虚舟(即空舟)并不容易沉没。最后提到东山(指陶渊明隐居的东山),高远的志向依旧在,潇洒地摆脱尘世的纷扰。
注释:
- 安石:苏轼的字,安石是他的号。
- 鸿勋:伟大的功绩。
- 厚德:深厚的品德。
- 朱组:指朝廷重任或官职。
- 虚舟:比喻空泛无物的事物。
- 东山:隐喻隐居或高洁的志向。
- 潇洒:形容人态度从容不迫,风度翩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竦,宋代诗人,曾历任多种官职,对诗词有独到的见解,作品多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风格典雅。
创作背景:
《奉和御制读晋书》是夏竦对皇帝的诗作响应,表达了对历史人物与理想的景仰,同时也寄托了对自身理想的追求,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历史的关注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是对历史人物及其功绩的追忆,同时也是对理想与志向的追求。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物特质,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开头两句描绘了安石的光辉形象,给人一种神圣而崇高的感觉,清言如玉音般响亮,传递出一种高洁的思想。接下来的两句则表达了对功德与品德的赞美,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最后,即使面临压力,诗人依旧坚守高远的志向,展现出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理想和德行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安石陵霞致:描绘安石墓前的霞光,象征其伟大与不朽。
- 清言振玉音:比喻安石的言论如同玉石般清晰悦耳,影响深远。
- 鸿勋济世久:称赞其伟大功绩,已为世人所知。
- 厚德感人深:强调其深厚的品德对人的打动。
- 朱组虽然袭:提到即使受到朝廷重任的压力。
- 虚舟岂易沉:表明内心的坚定与不屈。
- 东山高志在:隐喻追求高远的理想和志向。
- 潇洒谢尘襟:表现出从容不迫的态度,超脱于世俗的追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清言振玉音”比喻言论的清晰与高尚。
- 对仗:如“鸿勋济世久,厚德感人深”,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东山象征隐居与追求理想的高洁志向。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安石及其品德与功绩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道德的追求,以及对自身志向的坚定信念,反映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洒脱。
意象分析:
- 安石:象征着伟大的历史人物与理想的追求。
- 霞光:象征着光辉与不朽的名声。
- 清言:象征着高洁的思想与言论。
- 东山:象征着隐居与坚守理想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安石”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陶渊明
- B. 苏轼
- C. 李白
- D. 杜甫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虚舟岂易沉”表达了诗人对__的坚定信念。
-
判断题:这首诗是对历史人物的批评。(对/错)
答案:
- B. 苏轼
- 理想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同样表达了对理想与自然景象的赞美。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追思。
诗词对比:
- 《东山吟》 by 陶渊明:同样表达了隐居生活的理想与对世俗的超脱。
- 《滕王阁序》 by 王勃:对历史与理想的追思,展现了豪迈的气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关于宋代诗人的作品与风格分析。
- 《古诗词基础知识》:关于古诗词的基本知识与赏析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