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郑征君家匡山首春与丞相赞皇公游止
一抛兰棹逐燕鸿,曾向江湖识谢公。
每到朱门还怅望,故山多在画屏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轻轻地把兰舟抛开,追随那飞翔的燕子和鸿雁,曾在江湖中与谢安相识。每次来到朱门,心中总是感到惆怅,故乡的山水多在画屏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兰棹:指用兰木制成的船桨,这里象征着诗人乘舟而行。
- 燕鸿:燕子和鸿雁,象征春天和远行。
- 朱门:指富贵人家,古时朱色的大门象征着权势。
- 怅望:感到惆怅和向往。
- 画屏:画在屏风上的山水画,象征对故乡的怀念。
典故解析:
- 谢公:指谢安,东晋时期的名士,因其隐居于谢家洞而闻名,诗人借此典故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温庭筠(812年-870年),字飞卿,唐代著名诗人、词人。其作品以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语言著称,尤其擅长描写春景和离别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温庭筠晚年,诗人经历了政治动荡与个人失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过往的追忆。
诗歌鉴赏
温庭筠的《赠郑征君家匡山首春与丞相赞皇公游止》是一首蕴含深情的诗作,通过简单的意象与情感,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娓娓道来。首句“一抛兰棹逐燕鸿”,以兰舟作为出发的象征,抒发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对自由与归属的渴望。这里的“燕鸿”不仅代表春天的到来,更隐喻着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接下来的“曾向江湖识谢公”则将个人经历与历史典故结合,谢公作为隐士的象征,代表着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与对自然的亲近。诗人通过回忆与谢安的相识,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反思。
最后两句“每到朱门还怅望,故山多在画屏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朱门象征权势与富贵,但诗人却在这里感到怅惘,反映出他内心对故乡山水的向往与无奈。故乡的山水只能存在于画屏之中,显示出对过往的追忆与现实的隔阂。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展现了温庭筠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抛兰棹逐燕鸿:诗人轻轻地把船桨抛开,像追逐春天的燕子和鸿雁,表现出对春天的向往与自由的追求。
- 曾向江湖识谢公:回忆与谢安相识的往事,隐喻理想化的生活状态。
- 每到朱门还怅望:来到权贵之家,却感到惆怅,表达了对富贵生活的无奈与失落。
- 故山多在画屏中:故乡的美景只能在画中回忆,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现实的隔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兰棹比作追逐春天的象征,表现出对自由和希望的渴望。
- 对仗:诗中上下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音韵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棹:象征轻盈与自由。
- 燕鸿:象征春天与希望。
- 朱门:象征人世间的权贵与繁华。
- 画屏:象征对故乡的怀念与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兰棹”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船桨
- B. 自由
- C. 权势
- 诗人对“朱门”的态度是?
- A. 向往
- B. 感到惆怅
- C. 不屑
- “故山多在画屏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故乡的怀念
- B. 对现实的满足
-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
- 《江雪》 by 柳宗元
诗词对比: 温庭筠的《赠郑征君家匡山首春与丞相赞皇公游止》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感慨,但温庭筠的表达更为细腻和婉约,而杜甫则更为直白与激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温庭筠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