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杨柳枝·织锦机边莺语频
作者:温庭筠
织锦机边莺语频,
停梭垂泪忆征人。
塞门三月犹萧索,
纵有垂杨未觉春。
白话文翻译:
在织锦机旁,黄莺频频鸣叫,
我停下织梭,泪水直流,思念远方的征人。
三月的边塞依然萧条,
即使有垂柳,也未觉春天的到来。
注释:
- 织锦机:织造锦缎的机器,暗示作者的身份或处境。
- 莺语:黄莺的鸣叫,象征春天的活力与生机。
- 停梭:停下织布的动作,表达对征人的思念。
- 塞门:边塞的门,暗示孤独与遥远。
- 萧索:形容冷清、凄凉的景象。
- 垂杨:垂柳,象征春天,但在此却未能唤起春意。
典故解析:
本诗虽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却蕴含了边塞诗的情感和意象。边塞诗一般描写边疆的艰苦、思乡之情,温庭筠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对远方征人的深切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温庭筠,字飞卿,号艳卿,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以词作见长,风格婉约,常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温庭筠的晚年,可能反映了他对亲人或爱人的思念。在唐朝,边塞战争频繁,诗人多有忧国忧民之情,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形成了诗中抒情的主题。
诗歌鉴赏:
温庭筠的《杨柳枝·织锦机边莺语频》是一首兼具细腻情感和生动意象的作品。诗开篇以“织锦机边莺语频”引入,通过黄莺的鸣叫来营造春天的气息,然而紧接着的“停梭垂泪忆征人”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织锦机旁的黄莺似乎是春天的象征,但在诗人的心情中,却无法驱散他对征人的思念。
诗的后两句,描绘了边塞三月的凄凉景象,尽管有垂柳拂动,却依然感受不到春天的温暖。这种对比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温庭筠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表现了他对远方征人深切的思念和对孤独生活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既有对春天的期待,又有对征人的无尽思念。诗人在简短的篇幅中,将复杂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织锦机边莺语频:在织锦的地方,黄莺频频叫唤,营造出一种春天的氛围。
- 停梭垂泪忆征人:停下手中的织布,泪水直流,思念远方的征人,表露了深切的情感。
- 塞门三月犹萧索:边塞的三月依旧冷清,展现了环境的凄凉。
- 纵有垂杨未觉春:即使有垂柳,也无法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衬托出诗人的孤独。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生机通过黄莺的鸣叫表现出来。
- 拟人:通过“莺语”赋予鸟类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比,突出诗人的孤独。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征人的思念与孤独感,反映了唐代士人对情感的细腻把握。
意象分析:
- 黄莺:象征春天,生命的活力。
- 织锦机:代表诗人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情感。
- 垂柳:象征春天的来临,但在此却无感,暗示诗人的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织锦机边莺语频”中的“莺”指的是哪种鸟?
A) 燕子
B) 黄莺
C) 麻雀
D) 乌鸦 -
诗中提到的“停梭”表示什么动作?
A) 继续工作
B) 停下织布
C) 休息
D) 离开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念
C) 愤怒
D) 无奈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温庭筠的细腻与李白的豪放形成鲜明对比,温庭筠通过春天的意象抒发思念,而李白则通过月夜的孤独表达对故人的怀念。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温庭筠诗词选》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