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丁未九月望赏月)》
时间: 2025-01-26 23:24: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丁未九月望赏月)
作者: 陈著 〔宋代〕
落枕鸿声,龙山梦蓦然惊觉。
还堪喜木樨香底,鹊声翻晓。
弄雨未成霜意懒,望寒先怯山容老。
最难逢无一点西风,惊乌帽。
竹叶酒,倾杯小。
橙齑鲙,银盆好。
称良辰欢宴,及今年少。
须信从来黄菊寿,未应便放青霜恼。
但看花日日是重阳,金尊倒。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作者在中秋佳节赏月时的情景与感受。醒来时,听到了鸿雁的哀鸣,梦中的龙山让我突然惊醒。虽然早晨的木樨香气依旧令人愉悦,但晨曦中的喜鹊声却打破了宁静。秋雨未至,霜意渐浓,望着寒风中渐显老态的山容,感到无比惆怅。最难得的是没有一丝西风,令我心中感到不安。竹叶做的酒,轻轻倾杯,果香的橙子与银色的盘子相映成趣。欢庆良辰美景,似乎感叹时光匆匆,年少已逝。相信历来黄菊花的长寿,怎能让青霜的忧愁打扰?但看这花,日日都是重阳,酒杯已空。
注释
- 落枕:指睡觉时脖子受了压,醒来后感到不适。
- 龙山:可能指梦中的山景,象征美好与宁静。
- 木樨:即桂花,香气扑鼻,象征秋天的到来。
-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象征长寿与团聚。
- 青霜:象征忧愁或不快的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诗人,作品多涉及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故,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丁未年的九月,正值中秋之际,作者在赏月时感受到秋天的气息与时光的流逝,产生了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中秋赏月时的独特氛围。诗中以“落枕鸿声”开篇,生动地描绘出梦中与现实的交错,表现出一种梦醒时分的惆怅之感。接着,作者通过描写秋天的自然景色,传达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木樨香底,鹊声翻晓”,将秋天的美好与即将到来的寒意交织在一起,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最难逢无一点西风”一句,展现了作者对秋日微风的渴望,却又感到无奈,表达了内心的孤独感。最后的“但看花日日是重阳,金尊倒”,则是对生命的哲思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暗示着即使岁月流逝,依然要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落枕鸿声:唤起因梦而感到的惆怅。
- 龙山梦蓦然惊觉:梦中的美好与现实的惊醒形成强烈对比。
- 还堪喜木樨香底,鹊声翻晓:描绘了清晨的气息与声响,传达出自然的美。
- 弄雨未成霜意懒:表达了对秋雨的期待与怠惰。
- 最难逢无一点西风,惊乌帽:描绘了无风的孤寂感。
- 竹叶酒,倾杯小:表现与友人共饮的愉悦。
- 称良辰欢宴,及今年少:感叹生命短暂,时光流逝。
- 须信从来黄菊寿:强调长寿与团聚的传统意义。
- 但看花日日是重阳,金尊倒:强调珍惜当下,享受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霜”比喻忧愁。
- 拟人:如“鹊声翻晓”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竹叶酒,倾杯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意象分析
- 鸿声:象征孤独与远离。
- 木樨香:象征秋天的美好与丰收。
- 重阳:象征长寿与团圆。
- 青霜:象征忧愁或不快的情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落枕鸿声”中的“鸿声”指的是什么? A. 雨声
B. 鸟鸣
C. 风声
D. 雷声 -
诗中提到的“重阳”象征着什么? A. 失落
B. 长寿
C. 冷漠
D. 悲伤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陈著的《满江红》更侧重于描绘自然的细腻变化与内心的情感交织,而李白则倾向于孤独与思乡之情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