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逖赴闽辟》

时间: 2025-01-25 18:23:19

离乱生涯尽,依刘是见机。

从来吟太苦,不得力还稀。

路入闽山熟,江浮瘴雨肥。

何须折杨柳,相送已依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刘逖赴闽辟

离乱生涯尽,依刘是见机。
从来吟太苦,不得力还稀。
路入闽山熟,江浮瘴雨肥。
何须折杨柳,相送已依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刘逖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经历了离乱的生活,现在终于要与刘逖分别了。诗人感叹自己过去的吟诗太过艰辛,难以得到应有的回报。刘逖即将踏上前往闽地的旅途,山色已然熟悉,江水泛着瘴气,雨水丰腴。送别时,不必折下杨柳,心中依依不舍之情已然涌动。


注释:

字词注释:

  • 离乱:离乱的生活,指动荡不安的岁月。
  • 依刘是见机:依赖于刘逖,因他能把握时机。
  • 吟太苦:吟唱诗歌太过艰辛。
  • 不得力还稀:指诗作难以获得认可和回报。
  • 路入闽山熟:前往闽地的路途已经熟悉。
  • 江浮瘴雨肥:江水上笼罩着瘴气,雨水滋润丰腴。
  • 折杨柳:折柳送别的传统习俗。

典故解析: “折杨柳”是古代送别时常用的习俗,象征着不舍和离别的情感,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约830年-912年),字子真,号天台山人,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山水自然的热爱而受到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寄情于山水,表达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贯休的《送刘逖赴闽辟》是一首情感深邃、意蕴丰富的送别诗。诗中运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开头的“离乱生涯尽”便点明了诗人的生活背景,经历过动荡与苦痛,内心愈发珍惜与刘逖的友谊。

“从来吟太苦,不得力还稀”一句,诗人自谦,承认自己在诗歌创作上的艰难与不易,反映了他对艺术追求的执着与无奈。这种情感在“路入闽山熟,江浮瘴雨肥”中得到了延续,描绘出即将离别的旅途景象,既有自然的美感,也暗含对未来的忧虑。

最后一句“何须折杨柳,相送已依依”则是情感的升华,诗人表达了不需要用传统的送别方式来表示离愁,而是内心的依依不舍已经足够。整首诗情感真挚,景物生动,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自身境遇的深思,展现了贯休作为诗人的独特视角和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离乱生涯尽:经历了生活的纷扰与动荡,暗示一种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2. 依刘是见机:对刘逖的依赖,表明他是一位能够把握时机的人。
  3. 从来吟太苦:自述创作的艰辛,感叹艺术追求的不易。
  4. 不得力还稀:形容诗作难以得到回应,反映诗人对艺术的无奈。
  5. 路入闽山熟:描绘前往闽地的旅途,山水间的熟悉感。
  6. 江浮瘴雨肥:形象地描绘出江水与自然环境的状况,蕴含对未来的忧虑。
  7. 何须折杨柳:表达了送别的方式并不重要,情感的深厚才是关键。
  8. 相送已依依:情感的升华,内心的不舍已然流露。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江浮瘴雨肥”,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相结合,增强诗意。
  • 对仗:如“离乱生涯尽”和“相送已依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使环境更具灵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离乱:象征动荡不安的生活,表现诗人的经历。
  • :代表诗人对艺术的追求。
  • 杨柳:传统送别的象征,代表深情和不舍。
  • 闽山江水:自然意象,营造出诗人所处环境的情感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离乱”指的是什么? A. 生活的安宁
    B. 动荡不安的生活
    C. 自然的美丽

  2. 诗人对刘逖的评价是什么?
    A. 不靠谱
    B. 能把握时机
    C. 不善言辞

  3. “何须折杨柳”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送别习俗的尊重
    B. 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C. 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送友人》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其表现手法更为豪放,语言上更为奔放。而贯休的《送刘逖赴闽辟》则显得更为细腻和内敛,重在情感的深度和自然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贯休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