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经先主庙作
作者: 贯休
古庙积烟萝,威灵及物多。
因知曹孟德,争奈此公何。
树古雷痕剥,碑荒篆画讹。
今朝冥祷祝,只望息干戈。
白话文翻译:
在这座古老的庙宇中,烟雾缭绕,藤萝缠绕,庙中的威灵感应到万物的变化。人们都知道曹孟德的故事,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古老的树木上留下了雷击的痕迹,石碑上模糊的篆字也变得斑驳不清。今天在这里进行冥祷祈愿,只希望能够停止战斗。
注释:
- 古庙:指代古老的庙宇,通常是祭祀先人的地方。
- 积烟萝:烟雾和藤萝的缠绕,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 威灵:指庙宇中供奉的神灵,具有感应世间万物的能力。
- 曹孟德:指曹操,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 雷痕剥:古树受到雷击后留下的痕迹。
- 碑荒篆画讹:石碑上的文字模糊不清,显示出岁月的侵蚀。
- 冥祷祝:在神灵面前的祷告,期盼神明的庇佑。
典故解析:
“曹孟德”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曹操,他在三国演义中被描绘为一个有才华但又颇具争议的人物。诗中提到他,暗指历史的纷争和个人的无奈。古庙象征着历史的积淀,雷痕和荒碑则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贯休(公元830年-912年),字融之,号惟白,唐末诗人,晚唐时期的著名僧人,擅长诗歌,尤其是五言绝句。其作品常蕴含对历史的思考及对现实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末时期,国家动荡,战乱频繁,诗人借古庙表达对历史的沉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歌鉴赏:
《经先主庙作》以古庙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曹操的复杂情感,潜藏着对战乱的无奈与对和平的渴求。全诗开篇描绘古庙的景象,以“古庙积烟萝,威灵及物多”引入,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凝重的氛围,暗示着历史的深远与人们的敬畏。接着提及曹操,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思考,既感叹其威名,又无奈于时代的纷争。后两句则通过对古树雷痕和荒碑的描写,揭示了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无常。最后一句“只望息干戈”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期盼,语言简练而意味深长,充满了对战争的厌倦与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古庙积烟萝”:古老庙宇中烟雾缭绕,藤萝缠绕,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 “威灵及物多”:庙中的神明威力强大,影响着周围万物。
- “因知曹孟德”:提及历史人物曹操,暗示对其事迹的了解。
- “争奈此公何”: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无奈与感慨。
- “树古雷痕剥”:古树上留下了雷击的痕迹,象征着历史的洗礼。
- “碑荒篆画讹”:石碑上模糊的文字反映了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遗忘。
- “今朝冥祷祝”:今天在庙中进行冥祷,表达对神明的敬畏与期盼。
- “只望息干戈”:希望能够停止战争,渴望和平。
-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古庙积烟萝”与“碑荒篆画讹”形成对比。
- 象征:古庙、雷痕、荒碑等意象象征着历史的积淀与人事的无常。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古庙与历史人物的思考,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和平的渴望,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对安宁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古庙:象征历史与文化的积淀,承载着人们对先人的崇敬。
- 烟萝:营造出神秘的氛围,代表着人与神灵之间的联系。
- 雷痕:象征着历史的冲击与变迁,暗示着过去的辉煌与现在的荒凉。
- 碑:代表历史的记忆,荒废的碑文反映了人们对历史的遗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曹孟德”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曹操
B. 刘备
C. 孙权 -
“树古雷痕剥”意指什么? A. 古树受到雷击的痕迹
B. 古树长得茂盛
C. 古树被砍伐 -
全诗所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对历史的怀念
B. 对战争的渴望
C. 对和平的期盼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同样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对现实的思考。
- 《春望》 杜甫: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经先主庙作》与《登高》都涉及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但《登高》更多地侧重于诗人在国家动乱中的无奈与痛苦,而《经先主庙作》则更加强调对历史人物的思考与对和平的渴望。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
- 《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