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十首》

时间: 2025-01-22 05:09:23

不似尧夫快活身。

罪已纶言遍九州,桑榆虽晚尚堪收。

下山东诏争扶听,读奉天书有泪流。

加霍嫖姚冠军号,拜车丞相当民侯。

崆峒麦熟无人刈,何日王师且少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事十首
作者: 刘克庄

不似尧夫快活身。
罪已纶言遍九州,
桑榆虽晚尚堪收。
下山东诏争扶听,
读奉天书有泪流。
加霍嫖姚冠军号,
拜车丞相当民侯。
崆峒麦熟无人刈,
何日王师且少休。

白话文翻译:

这并不像尧帝那样的快活日子。
罪恶的言辞已经传遍了整个九州,
虽然桑榆已晚,仍然值得收获。
在山东,我发出诏书,请求扶持,
读着朝廷的圣旨,不禁泪流满面。
被加封为冠军的霍嫖姚,
拜任车丞相,仿佛是民间的侯爵。
崆峒山的麦子已经成熟,却无人去收割,
何时王师才能稍微停歇?

注释:

  • 尧夫: 指的是古代的尧帝,象征着清明的政治和幸福的生活。
  • 纶言: 指的是皇帝的诏书或号令,常用来表示政令。
  • 桑榆: 指的是晚年的时光,常用来形容人生的后期。
  • 崆峒: 地名,指的是崆峒山,古代名山之一。
  • 王师: 泛指朝廷的军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翚,号庄周,宋代诗人,因其诗作多以忧国忧民的情怀著称。刘克庄的诗风豪放,常常反映出对社会时局的关注与思考。

创作背景:

《书事十首》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外敌入侵的时期,诗人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关切。

诗歌鉴赏:

《书事十首》通过个人感慨,展现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开篇以“尧夫”对比,暗示了当下的困境与古代的美好。诗中提到的“罪已纶言遍九州”,表达了对时政的批判和对现状的不满。桑榆虽晚“尚堪收”,不仅是对个人前途的思考,也是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期待。

接下来的“下山东诏争扶听”,显示了诗人对朝廷的期待与失望。他对朝廷圣旨的反应,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心,泪流满面的细腻情感加深了诗的悲剧色彩。再到“加霍嫖姚冠军号,拜车丞相”,这里提到的历史人物和官职,反映了当时的官场生态以及对名利的追逐。

最后两句“崆峒麦熟无人刈,何日王师且少休”,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隐含着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和平的渴望。整首诗情感丰富,思路清晰,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似尧夫快活身:与尧帝的幸福生活形成对比,表示自己的不快。
  2. 罪已纶言遍九州:批判当时的政治腐败,罪恶遍布。
  3. 桑榆虽晚尚堪收:尽管时光已晚,但仍希望能有所收获。
  4. 下山东诏争扶听:在山东发出诏书,渴望得到帮助。
  5. 读奉天书有泪流:对朝廷命令的感慨,流露出悲伤。
  6. 加霍嫖姚冠军号:提到霍嫖姚的封号,反映出当时的官场现状。
  7. 拜车丞相当民侯:描述官职的高低与民众的关系。
  8. 崆峒麦熟无人刈:自然景象,暗示战争的影响。
  9. 何日王师且少休:对和平的渴望,期待王师能停战。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常通过对比古今、人与自然的方式,突显时局的悲惨。
  • 拟人:情感的流露,使得诗歌更具人性化。
  • 象征:如桑榆、王师等,象征着希望与失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情感的表达,反映了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尧夫:象征理想的治国者与和平的生活。
  2. 桑榆:象征晚年与人生的收获。
  3. 崆峒:自然景观,象征安宁与丰收。
  4. 王师:象征国家的军队与战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尧夫”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汉武帝
    B. 尧帝
    C. 唐太宗

  2. 诗中“桑榆虽晚尚堪收”中的“桑榆”象征什么?
    A. 年轻
    B. 晚年
    C. 春天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国忧民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杜甫的诗歌都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但刘克庄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而杜甫则更加倾向于历史的沉重感与社会的批判。两者皆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但视角与手法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文赏析》
  • 《刘克庄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