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树无枝叶,风霜不复侵。
腹穿人可过,皮剥蚁还寻。
寄托惟朝菌,依投绝暮禽。
犹堪持改火,未肯但空心。
白话文翻译:
这棵老树已经没有枝叶,风霜再也无法侵扰它。树干上有一个洞,人可以从中穿过,树皮剥落后,蚂蚁依然在寻找它。它寄托着早晨的菌类,依靠的是投依绝望的黄昏鸟。它依然能够保持火焰的温暖,仍然不愿意只是空空的心灵。
注释:
- 老树:指年老的树木,象征着沧桑和生命的终结。
- 无枝叶:没有生机的表现,暗示生命的枯竭。
- 风霜不复侵:意指经历了风霜的考验后,老树已无惧之物。
- 腹穿人可过:树干上有一个大洞,足以让人通过,象征着历史的痕迹。
- 皮剥蚁还寻:即使树皮剥落,蚂蚁仍在寻找栖息之处,表达生命的顽强。
- 寄托惟朝菌:早晨的菌类寄生在老树上,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 依投绝暮禽:黄昏鸟依附于树上,暗示孤独和绝望的情感。
- 犹堪持改火:树仍能保持火焰的温暖,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未肯但空心:不愿意仅仅成为空心的存在,强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文学流派“古文运动”的领袖之一。他以散文和诗歌闻名,强调“文以载道”,倡导文辞的简练和内涵的深刻。
创作背景:
《枯树》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一棵枯树的形象,表达对生命、时间流逝的思考,以及对存在意义的探讨。
诗歌鉴赏:
《枯树》通过对一棵衰老树木的细致描写,展现出生命的无常与坚韧。诗中树木的无枝叶、风霜不再侵扰,象征着生命的老去与困境,但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树木虽然衰老,却依然能够为生命提供某种寄托,仿佛在告诉我们,尽管外在的生命状态已然衰败,但内心的火焰依旧可以继续燃烧。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朝菌”与“暮禽”,分别代表着新生和绝望。通过这些意象,诗人传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枯树的存在,仿佛在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尽管生命有时显得如此脆弱与无常,但其中的价值与意义却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坚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老树无枝叶:点明了树木的状态,传达出一种衰败的感觉。
- 风霜不复侵:即使经历了风霜的侵袭,它已不再害怕,象征坚韧。
- 腹穿人可过:树干上有大洞,象征着历史的痕迹与生命的经历。
- 皮剥蚁还寻:蚂蚁仍在寻找栖息之处,显示生命的顽强与不屈。
- 寄托惟朝菌:树上寄生的朝菌,代表着新生与希望。
- 依投绝暮禽:黄昏鸟的依附,暗示生命的孤独与绝望。
- 犹堪持改火:树仍能保持温暖,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未肯但空心:不愿仅仅是空壳,强调生命的存在价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枯树比作生命的象征,强调生命的脆弱与顽强。
- 拟人:赋予树木情感,使其具有生命的感受。
- 对仗:在意象上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枯树的形象,探讨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反映出对存在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树:象征生命的终结与历史的沉淀。
- 风霜:代表外界的挑战与磨难。
- 朝菌:象征新生与希望。
- 暮禽:象征孤独与绝望。
- 火:象征生命的热情与内心的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老树无枝叶”意指: A. 树木繁茂
B. 树木衰败
C. 树木生机盎然 -
“寄托惟朝菌”中“朝菌”象征: A. 绝望
B. 新生
C. 死亡 -
诗中所表达的主题是: A. 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B. 自然的美丽
C. 时光的流逝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同样描绘了生命与自然的关系,但更多地反映了国破家亡的悲痛。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通过草的生长与枯萎,探讨生死与离别的主题,体现了对生命的珍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韩愈诗文集》
- 《古文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