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楚昭王庙》

时间: 2025-05-26 08:18:11

丘坟满目衣冠尽,城阙连云草树荒。

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昭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丘坟满目衣冠尽,
城阙连云草树荒。
犹有国人怀旧德,
一间茅屋祭昭王。

白话文翻译:

满目丘坟,衣冠已尽,城阙与云连成一片,草木树木荒芜无比。可仍有国人怀念昔日的德行,专门在一间茅屋中祭祀昭王。

注释:

  • 丘坟:指坟墓,表示战争或动乱后的遗址。
  • 衣冠尽:衣服和帽子都已消失,象征着曾经繁华的王朝已经消亡。
  • 城阙:指城墙和宫阙,这里形容城市的衰落。
  • 草树荒:草木生长杂乱,显现出荒凉的景象。
  • :仍然。
  • 国人:指国家的人民。
  • 怀旧德:怀念过去的美德。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简陋房屋。
  • 祭昭王:指祭祀楚昭王,表达对其的怀念和敬仰。

典故解析:

楚昭王,名熊槐,是楚国的一位君主,统治时期国家有较大发展。诗中提到的祭昭王,反映了人们对历史的追忆与尊敬,寄托了对国家兴亡的深切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提倡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思想,反对骈文的繁复。韩愈的诗歌通常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题楚昭王庙》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政治动荡、社会动乱的时期。韩愈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沉思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借祭庙之事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国人情怀的呼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楚国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的情感。开头两句“丘坟满目衣冠尽,城阙连云草树荒”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曾经辉煌的楚国如今的荒凉与衰败。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象的同时,流露出对国家兴亡的深切感慨。接下来的“犹有国人怀旧德”则揭示了即使在废墟上,仍然有国人在怀念过去的美德,这种情感饱含了对历史的敬仰与对未来的期许。最后一句“一间茅屋祭昭王”则是对楚昭王的尊敬与祭祀,传达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和对美德的崇尚。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蕴深远,体现了韩愈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丘坟满目衣冠尽:描绘出一幅历史遗址的景象,象征着曾经的繁华已不复存在。
  2. 城阙连云草树荒: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强调了环境的荒凉,反映出人们的悲凉心情。
  3. 犹有国人怀旧德:尽管一切都已改变,仍有国人对过去的美德有深刻的怀念。
  4. 一间茅屋祭昭王:虽是简陋的祭祀场所,却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与缅怀。

修辞手法:

  • 对比:前两句对比了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形成强烈反差。
  • 意象:通过“丘坟”、“城阙”等意象传达历史的变迁。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情感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思考、对历史的追忆,以及对美德的怀念。通过简陋的祭祀场所,传达了人们对过去的尊重与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丘坟:象征着历史的沉重与亡国的痛苦。
  • 城阙:代表着曾经的繁荣与现今的荒凉。
  • 茅屋:简陋的祭祀场所,体现了人们对历史的敬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丘坟”是什么意思?

    • A. 山丘
    • B. 坟墓
    • C. 草地
  2. 诗中提到的“昭王”指的是哪一位君主?

    • A. 楚昭王
    • B. 汉昭帝
    • C. 唐太宗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快乐
    • B. 悲伤
    • C. 愤怒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表达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 《静夜思》: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体现了对过往的思念,表现出对故乡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韩愈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