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马祠神事已遥,子渊才擅汉宣朝。
非无圣主贤臣颂,只教宫人记洞箫。
白话文翻译:
金马祠的神事已经遥远,子渊(王褒)才华横溢于汉宣帝的朝代。
并不是没有圣主和贤臣的赞颂,只是让宫人们记住了洞箫的曲调。
注释:
- 金马祠:金马祠是专门供奉王褒的庙宇,象征着对他的崇敬。
- 子渊:王褒的字,意为“子渊”,在汉代有着很高的声誉。
- 汉宣朝:指汉宣帝时期,王褒在此时期展现了他的才华。
- 圣主贤臣:指的是有德行的君主和贤能的臣子。
- 宫人:指的是在宫廷中侍奉的女子。
典故解析:
王褒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以其才华和为人而受到推崇。诗中提到的金马祠,是后人为了纪念王褒而建立的庙宇,显示出他在历史上的影响力。诗的后半部分提到的洞箫,象征着宫廷生活的奢华与浮华,暗示了对真正才华的忽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祖修(清代)是清朝的一位诗人,擅长古诗词,作品多以抒情及咏史为主。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清代,吴祖修通过王褒的故事,表现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反映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王褒为线索,借用古代神事的背景,抒发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当代风气的无奈。第一句提到“金马祠神事已遥”,显示出对于历史的追忆,金马祠作为纪念王褒的庙宇,象征着人们对其才华的怀念。第二句“子渊才擅汉宣朝”则点明王褒的历史地位,强调了他在汉代的卓越才能。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现实,指出并非缺乏贤臣和圣主的颂扬,而是当代宫廷生活的空虚。“只教宫人记洞箫”表现出一种对浮华的讽刺,暗示真正的才华和德行被忽视,宫廷的歌舞升平掩盖了更深层的文化和道德缺失。
整首诗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当代社会风气的反思,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金马祠神事已遥”:金马祠的神事已经离我们很远,暗示历史的久远与不可追。
- “子渊才擅汉宣朝”:王褒在汉宣帝的时代展现了卓越的才华。
- “非无圣主贤臣颂”:并不是缺乏对圣主和贤臣的赞美。
- “只教宫人记洞箫”:只让宫中女子记住洞箫的曲调,暗指对真正才华的忽视。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前后两句有明显的对仗结构,增强了音乐感。
- 隐喻:用“洞箫”象征浮华的宫廷生活。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王褒的敬仰,及对当代社会文化浮华的批判,反映了诗人与历史的对话。
意象分析:
- 金马祠:象征着历史的崇高与对才华的敬仰。
- 子渊:代表了真正的才华与智慧。
- 洞箫:象征着宫廷生活的奢华与浮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金马祠”是用来纪念哪位历史人物的?
- A. 王褒
- B. 司马迁
- C. 李白
- D. 杜甫
-
诗中提到的“洞箫”象征什么?
- A. 真实的才华
- B. 浮华的宫廷生活
- C. 自然的美好
- D. 战争的残酷
-
诗中提到的“非无圣主贤臣颂”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当权者的不满
- B. 对历史的怀念
- C. 对文化的赞美
- D.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与情感的感慨。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展现了更深的历史感。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与吴祖修的《读王褒传》都涉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但王维的作品更多关注情感的细腻,而吴祖修则更注重历史的反思与社会的批判。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吴祖修研究》
- 《王褒与汉代文学》
- 《古诗词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